第66章(第2/3页)

夏老先生是大学教授,但他寒暑假常常去给高中的学生试课,也算是经常接触各个年龄层次的孩子。夏东篱曾经听父亲说起过,对于性格还在成长中的未成年,要尽可能地尊重他们的每一句话。

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句话会成为他的救命稻草,也不知道哪一个动作可能就决定了他最终的性格,而性格是一样可以决定命运的重要东西。

而且孩子未必是不知道你在撒谎和敷衍,只是因为相信你,所以相信了你的谎言。

尊重和信任,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方式。

小岏不是孩子,但他的情况比孩子更复杂,他有成年人的理解能力,又有属于孩童的直觉力,最重要的是,他的破坏力也不小。

一个不当心这个社会好青年被他养歪了就糟糕了!

夏东篱沉默了片刻,然后重新整理了下语言:“确实有你的一点因素,但主要原因不在你身上。”

他直视荀岏暗沉的双眼:“宋村长跟我说,农业种植要赚取利润,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种植牧草的,要么就是走进精品路线,培育出品质优良的牧草作为种子或者小畜的食物,要么就是走集约化路线,将生产成本降低,否则收支平等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他之前为了有机肥的事情曾经走访过隔壁县的养殖场,那家是国营农场,这两年正在谋求改革,所以有将谷饲改为草饲的想法。”

夏东篱他站起身,给两人各自倒了一杯水,硬是塞到了荀岏手中。他想到了那位皮肤黝黑双眸真诚的小锦村村长,不由有些佩服地说道:“他听说这一点后就去打听,那家养殖场如果采买牧草的话,最方便的采购点是内蒙产区,但由于气候原因,内蒙的牧草供应会有断档,在秋冬只能以青储为食。”

“而且内蒙的草质量虽好,但在春季出货晚,所以牧场在春天就一定要采购南边的牧草,运输成本会更高一些。小宋村长于是想要为我和他们牵线。”

荀岏闻言眉头微微皱起,似乎更加不解了。夏东篱见状叹了口气,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脸颊:“虽然这对我来说是好事,对方养殖场对于我们可以近距离供应草料的话也挺满意的,但前提是我这边得能够提供稳定的供应量来。你看我如今才十三亩地,产出远远没有办法达到‘稳定’两个字,所以宋村长特地为我找了一些地,想要帮我拿下这个订单。”

夏东篱将前因后果细细同荀岏说清楚,随即他又说了自己的想法:“但问题是,三十三亩地的话就算你我全心全意地干活也忙不过来,只有靠机械化。但如果经常需要干农活的话,那靠租金租用农具就有些不太合算,最佳处理方式是买下一台微耕机或者拖拉机。”

“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而且你也知道,山上的这块地灌溉条件不好,如果真的要搞集约化那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小打小闹应付了事,到时候肯定得修建蓄水池搞灌溉渠道,这些投资都不是个小数目。”

虽然谈钱很俗气,但这一关确实是绕不过去。

夏东篱晃晃脚腕,有些无奈。

如果作为兴趣爱好他投多少钱都无所谓,但如果作为一番事业的话,就必须要计算成本和收益,不可能无止境地往里头搭钱。

这其中就太复杂了,简直令人头秃。

但要说决定性因素的话——

“我来这里的目的是来陪伴大米的,如果为了这些土地而忽略了大米,岂不就是本末倒置,所以我不想让自己太忙。”他咂咂嘴,“而且小岏记得我之前说想要多包点地是什么时候吗?”

荀岏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和陈研究员喝酒之后。”

“我没喝酒!”夏东篱连忙反驳,他强调道,“我那天开车呢,才没有喝过酒……我就是吃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