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2/3页)

积雪褪去后的整个小山坡都湿漉漉的,封冻了一个冬天的土地开始转软,再过几天就能开犁。

不过夏东篱这块土地地势不平并不适合大规模机械作业,而且他的地也不多,所以夏东篱打算自己这几天零零碎碎自己把地整一下就行。

并不是他对自己的动手能力过于高看,而是他要种植的植物确实不需要过于精细的耕地作业。

在小李助理的牵线下,夏东篱和当地农科院连上了线,在对比双方条件后,他被推荐了一种名叫“东方山羊豆”的牧草品种。

这是一款从欧洲引入培育的牧草品种,优势在于优秀的抗旱抗寒能力。

对比喜水的紫花苜蓿,山羊豆这种植物的需水量要小上许多,尤其是在萌发阶段。

这意味着在干旱的春季,山羊豆大部分地区都不需要人工灌溉,在这一点上就比苜蓿草有更优秀的表现。

而且更为难得的是,山羊豆的催奶能力极为优秀,蛋白质含量亦是不亚于牧草之皇紫花苜蓿,而且它的消化率非常高,动物不容易患消化道疾病。

但比起名扬天下的竞争对手,这一古老品种之所以在草界寂寂无名自然有其制约性——首先,它的硬种率非常高,近乎一半。这也就意味着它的自播能力非常不理想。

而就算是能够成功破芽的种子也很难撑过第一年的缓慢生长期,。

作为一种高产期达到20年的高产牧草,它在出生第一年的生长速度却远低于大部分杂草,所以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不断得进行除草,否则营养很容易被杂草抢走,这提高了管理成本。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的生长高峰期是在第二年之后。

多一年的生长周期对于农户来说便是多了一份成本和风险,因此哪怕农科院一直在试图推广这一品种,进展也不太理想。

不过就在去年,农科院培育出了一种山羊豆改良品,虽然其生长速度没有太高的增长,但是硬种率却控制在了30%,豆荚的破裂时间大大延长,抗倒伏能力也有提升。

这意味着种植难度进一步降低,而且据说新品种对第一年的生存环境也能减少不少,不需要过于精细的照顾。

这无疑满足了夏东篱这个农业新手的需求,农科院那边一听夏东篱是个小白又是在林地种植,也很想收集这份数据,双方一碰即和,夏东篱当下就付钱买了种子和根瘤菌,农科院这边则是派出一个研究员加了他的微信准备随时提供种植指导。

对了,山羊豆和苜蓿草一样也是带有根瘤的豆科牧草,固氮养土的能力同样优秀,不过它在吸引根瘤菌来共生的能力上要劣于苜蓿草,需要在种植的时候撒入菌种,这也增加了种植成本。

不过夏东篱和寻常农户不太一样,他正处于看什么都新鲜的阶段,当然也不在意这份投资。

青年人挥舞锄头的动作非常得标准,他在下地之前有上网搜索过相关资料,伟大的互联网教授了他传说中最省力也最有效的耕地姿势,但即便是这样,不过二十来分钟后他就不得不拄着锄头捂着腰站在原地了。

……腰好酸!

夏东篱揉了揉腰,他看了看自己的劳动成果以及更多的平地抽了下嘴角:“这也太慢了……”

靠着网上看来的姿势进展缓慢,于是夏东篱决定放下教科书自由发挥。他双腿岔开,看了眼土地算了下尺寸后,用扔铅球的姿势高高抡起了锄头。

而比锄头敲击地面更先到来的是腰部的一阵尖锐疼痛,这痛来的猝不及防,他差点没腿软坐到地上。

夏东篱赶忙用锄头撑地勉强站住,好一会后他才意识到自己似乎把腰给扭了。

“!!我去!”小夏同志眼眶含着痛出来的一朵小泪花,终于没忍住爆出一句粗口。

=3=

村医生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姓许,许大夫看上去细手细脚却非常擅长治疗跌打损伤,被按得一阵嗷嗷又贴了热乎乎的膏药之后,夏东篱感觉自己又是一条好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