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2/3页)

我听了哑口无言。

万万想不到世罗这样的大公司也会做假账。

“收购大和装修是最大的失策。”

“不可能吧,”我诧异道,“他们公司在我这儿每年的订货量都翻番,碰到他本人时,每次都说装修生意太好,笑得他合不拢嘴。”

“实际上正好相反。”

我感到血液正在从我的脸上迅速抽离。

“世罗的货款有没有拖欠啊?”坂崎悦子担心地问。

五年前,大和建筑的住宅装修部“大和装修”被世罗建筑收购,这则消息震惊行业内外。中型建筑公司买下另一家中型建筑公司的单一部门本属特例,更何况,对方是大型首都银行大和银行旗下的大和建筑。资本独立的世罗建筑部分吞并了背靠财团的大和建设。这出以小吃大、以下克上的收购好戏令年仅三十多岁的第四代掌门人世罗纯也收获大量关注,一跃成为知名人士。

借收购大和装修之际,世罗建筑将公司名称改为“世罗”。

如今,世罗纯也与一手打造建材网购业务的宇崎隆司等并称为建筑、建材界的风云人物。

“说起来,大和建筑的装修部原本业绩就很差,收购后两年时间摇身一变成了优良部门,又不是变魔术。大和的负责人说,他们花了大量宣传经费,订单确实增加了很多,但打折太厉害,账款拖延造成经费周转负担过大,完全没有利润不说,还亏了一大笔。”

大和建筑的母公司大和银行的人这么说,消息的可靠性显然毋庸置疑。

“假账做到什么程度?”

根据数额的大小,世罗就此破产也不无可能。对我们公司,那将是最糟糕的局面。

“说是超过两百亿日元。”

“两百亿!”我再次惊诧道。

当假账被揭穿,一下子有两百亿日元的额外亏损公之于众,世罗纵使再有办法也很难撑得过去,股价势必暴跌。这样一来,率先接受世罗增资的德本将会蒙受莫大的损失。再加上,如果世罗申请破产,购买建材的账款就会悉数沦为坏账,这意味着我们公司也会被逼入生死存亡的绝境。

世罗建筑与德本产业两家企业是老交情。上上任总经理德本京介创办公司时,帮忙最多的就属世罗建筑。后来,两家保持着亲戚般的密切关系。我当上总经理后不久,纯也办婚礼,董事长美千代作为到场来宾号召全场干杯。纯也一直管美千代叫“德本妈妈”。

看我默不作声,坂崎悦子更是一脸担忧。

“我觉得你还是找大和的人私下谈一谈比较好。去年,大和外派到世罗的董事查出假账,向上头汇报了,我估计大和很早以前就怀疑世罗的数字有水分。”

我们公司的合作银行与坂崎工务店一样,也是大和银行。按理说,建筑公司的假账很难被外人发现。若非内部人士告密,账目的操作余地往往很大。

“但是,假如世罗倒了,我们可就头大了。”我对悦子直言不讳。一直以来我们都有商有量,对彼此公司的事情全都了如指掌。“世罗的合作银行我估计也是大和,最终擦屁股的还是大和。”

“没错。”

业内早有传言,世罗建筑收购大和装修所需要的资金,一大半是从大和银行借的。简单来讲,外界揣测,五年前的收购大戏,实际上是大和银行自导自演的,年纪轻轻的世罗纯也不过是配合剧本演戏。如此想来,去年大和空降董事到世罗一点都不奇怪。

“谁让他们自己把装修生意放弃了,现在看我赚得盆满钵满,大和又眼红起来。跑来跟我说也想一起参与,反正一个董事席位小事一桩,我就答应他们了。”

去年秋天,好久没和世罗纯也打高尔夫,当时他自信满满地如此表示。回头看来,不过虚张声势罢了。

“实在太谢谢你了。”我表示感谢后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