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挽歌辞(其三)(第2/2页)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人死之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不过是将自己的尸体托付给大自然,同山丘的泥土一样,慢慢地化作尘埃。在佛教轮回观念大为流行的晋宋之交,陶渊明这样朴素达观的人生观确实难能可贵。他是真正能勘破生死关者,一再宣称“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景神·神释》),该死的时候就任其死去好了,何必再多所顾虑。诗人将无限的感伤归结为一种唯物、达观的态度。当然谁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能从这沉重的生死问题中解脱出来。

评解

《拟挽歌辞》三首全是设想之辞,或设想自己死后的情况与心情,或以第三者眼光观察死后的自己以及周围的人事,而自身这一主体反而客观化,构思巧妙之极。此首写送殡与埋葬,着重想象自己被埋葬后独宿荒郊之寂寞。诗后六句观察人情世态透彻,笔墨冷峻、率直、深刻。艺术上的创新又以思想上的洞明透彻为基础,遂出现这样新奇而又真实、既现实又浪漫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