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题解

《桃花源诗》前面还有一篇记,即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这一诗一记,都影响极者,历代追慕怀想者甚多。早在唐代,就有王维《桃源行》、韩愈《桃源图》、刘禹锡《桃源行》,皆在题咏之中有所评论。宋代有王安石《桃源行》、苏轼《和桃花源诗》、汪藻《桃源行》等。元代有赵孟頫《题桃源图》、王恽《题桃源图后》等。文人竞相推崇,使桃花源的故事日益深入人心。考察桃花源位置的、考证其故事来源的、考论其文章寓意的历代著论,不胜枚举。

《桃花源记并诗》,一诗一文,共同记述了一个千古奇梦。这一仙境乃渔人偶然发现,且不可再觅,所谓“一朝敞神界”、“旋复还幽蔽”。与一般的仙界故事不同之处在于,桃花源里的人并非长生不死的神仙,也没有什么特异之处,而只是普通人,因避秦时乱而来此绝境,遂与世人隔绝。桃花源中人的衣着、习俗、耕作,都与外面没有多大区别,但其淳厚古朴又远胜世俗。诗人藉此以寄托理想,他关心的是广大民众的普遍幸福。

为方便对照理解此诗,下面录《桃花源记》全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诗 诗意图 苗重安 绘

句解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嬴氏”,指秦始皇嬴政。自从秦始皇悖逆天道,贤者便纷纷避世隐居。《桃花源记》是从屋舍良田写入桃花源,《诗》则从历史根源写入,但都说明桃花源并不是仙界。

“天纪”,天道,上天的律条。“贤者避世”语出《论语·宪问》:“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说的是礼崩乐坏的时代,贤者以各种方式躲避。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黄绮”,指夏黄公、绮里季,二人与东园公、甪里先生于秦末隐于商山,合称“商山四皓”。就在那时候,桃花源居民的祖先也离开了纷乱的人世隐居起来。“伊人”,指桃花源中人。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