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2/5页)

师祖念完一遍经文,睁开眼睛,在皇后的示意下走近一看,瞬间被巨大的惊喜淹没。

“阿弥陀佛。”师祖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稳稳地打一个佛号。

他的小徒孙,果然坚强地撑过这一次。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两个人因为这个现象心底深处的希望更大,怕生出意外,任何人不给见保康,连皇上要来也拒绝。

这般情况下,时光流逝,斗转星移,转眼间又是一个“三年”过去,期间除了四公主出嫁之前执着地来看一次保康之外,再也没有人来五台山。

师祖和皇后日日年年地照顾保康,师祖有空的时候抄抄佛经,打坐念经;皇后娘娘空闲的时候就写写文章,给保康念念文章。

没有时间痕迹的海底深渊静静流淌生命的气息,安静的小院子里洋溢着希望之光。

康熙三十八年的春天,在师祖和皇后娘娘欢喜于保康面色红润,呼吸绵长的时候,国家接连发生几件大事。

孔尚任,孔家家族里这一辈最受皇上赏识的文人,代表人物,经过十年艰辛和三次易稿,终于完成他《桃花扇》的写作。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一曲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悲歌。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不光是他们的个人悲剧,还是明朝末年**、动荡的社会现实,是权利阶级的内部矛盾斗争,是年轻男女冲破重重枷锁,为了爱情自由的以命相搏。

就和当初“人人传唱纳兰词”一样,一时间大清“人人传唱桃花曲”。皇上和朝廷烦恼,可有不能强行禁止。

朝堂上,除了皇上可能是年幼登基,除了纳兰容若、阿灵阿这样家事的世袭大臣,其他的,哪个不是十年寒窗苦读,十年官场沉浮,才得以在御门大殿站稳脚跟?

他们都是老头子了;他们本身就是“父权和夫权”的代表,这《桃花扇》对于他们而言,那就是“啪啪”打脸。

他们下面的文人幕僚开始动笔:知道侯方域家里有妻妾吗?知道李香君的出身吗?知道侯方域带着李香君回去家乡后,他的家人遭受的侮辱吗?

你们这些年轻人天天鼓吹什么爱情自由,婚姻自由,这就是你们所谓的“自由”?不顾父母亲人族人的颜面,不顾妻妾孩子的感受?

别说李香君不是自己愿意的,别说这是她的父母亲人的错误卖她入了青楼,也别说“秦淮八艳”长得多美,多么的苦和难。那董小宛,为何就能“出淤泥而不染”,为何就能被冒辟疆的家人接受,做一个名正言顺的妾室?

布拉布拉的一大通,不光原本激进派年轻人跳脚,就是那原本看热闹,不支持这出大戏的年轻人也冒出来。

好嘛,要说“秦淮八艳”是吧,是不是还要说一说“水太凉”?要不要说说“冲冠一怒为红颜”?

这就是你们男子的道义?这就是你们男子的规矩?

满口仁义,满文章君臣生死相随,关键时刻不如一名女子,你们眼里出身卑贱的女子,李香君错在哪里?

她们作为青楼女子都能知道家国大义……对了,别说秦淮女子出身如何如何了,皇上他老人家早就规定了,废除贱籍!

两方人在小报上对骂,年轻人虽然没有话语权,但有一腔热血,更有一腔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骂起来丝毫不留情面,把这老一辈人的羞耻事,不遮不掩地拿出来晾晒在太阳底下。

乾清宫,皇上因为熊儿子的日渐好转心情大好,看着阴雨天也特好看,听着雨声也觉得特悦耳,捧着小报都看得津津有味,就是对着里面那句“皇上他老人家”不大乐意。

他怎么就成老人家了?小孩子嘴上无毛说话不牢。皇上挺在意他的年龄,全然忘记他都是做祖父的人了,代表子孙的八字胡早就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