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因人成菜(第2/2页)

吕绿馨听得噗嗤一乐:“你就扯吧你。”

“这可真不是扯,那个时代华夏正是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很多人就连每天的细粮都无法保证,偶尔奢侈一把吃碗云吞面,你又是海鲜、又是猪骨汤的,这不是要害人么?”

周栋笑道:“袁仓山的须知单上也说,上菜之法,盐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

这是说,食客在刚开始吃饭的时候,口里无味,菜咸一些他们就会感觉非常好吃,等到吃得差不多了,食客的嘴里已经有了很多盐份,这时菜就要淡一些,

浓薄之说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告诉我们做厨师的要因地制宜、时刻调节改变。

这也是最初的云吞面和细蓉不用高汤为底的原因。”

就是这个时候!周爱国立即送上滚滚马屁:“老师说得真是太精彩了!”

“嗯……”

周栋微微点头,爱国还是很有上进心的嘛,你看学习的多认真?

“花老板你想一想,连袁仓山这样的美食大家都要主张因地制宜、因人为菜的道理,又何况是我们这些后辈?

说到因人为菜,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已经在赛场中品尝了无数美食的评委们。

爱国,现在是抢答时间,你是如何分析这些评委的?”

周爱国也是福至心灵,迅速答道:“这些评委已经吃过太多美食了,华夏来的大厨们都恨不得拿出全身本事、把这些评委喂成猪才好呢。

不对不对,猪哪有这些评委幸福啊?

这一天下来,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些评委估计都快吃撑了,肚子里的油膘估计都能有三尺厚!”

“你这小子就会胡说,三尺厚的油膘成什么样子了?”

吕绿馨最近心情挺好,周爱国整天都会逗她笑。

“回答的不错,这也是我为什么要选择细蓉为晚餐的原因。”

周栋道:“细蓉本来只是一种小吃,算不得正餐,不过在此时此地,却没有比它更适合做晚餐的了。

这些评委现在需要的不是一碗有着浓厚汤底的细蓉,

一碗清清淡淡、入口鲜甜甘美的细蓉,其实更合他们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