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玉笛谁家听落梅(第2/2页)

说它是一壶药茶,其实也不为过。

其实啊,能不能接受味道只是人们的习惯问题。烹茶出现在自然环境恶劣、人们对营养品认识不足、烹饪手段单一的时代,是有一定历史原因和历史必要性的,那个时代的人如果只是泡清茶喝,其实才是对茶叶的一种浪费。

袁先生煮这道茶给我们,其实考的不是我对茶道历史的了解、也不是让我辨认出这些简单的食材,而是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

人,既不可以厚古薄今、也不可以崇今贬古!铭记历史、正视历史、尊崇古法有时候未必是倒退,也可能是进步。

如果一定要说,我在这道茶中喝出了君子之诚和你父亲的传世之心,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呢?”

袁子丹果然够厉害啊,这道茶看似考的只是古茶的常识和几种普通食材,其实是要考周栋的见识。

考题隐藏极深,好在大师级尝味不仅可以帮助周栋分辨对方的手艺优劣,更有大量的相关信息提供,才让周栋一眼看穿了袁子丹的心思。

“哈哈哈,说得好!周面王果然不愧是我华夏勤行翘楚,光是这份见识,就不负面王之名!”

只见袁子丹大笑着走进水榭,把手里的一盘菜轻轻放在周栋面前:“听于老师说过,理想的生活中那道二十四桥明月夜就是出自周面王之手,我看了那集节目,果然是十分惊艳。

既然周面王对‘金学菜’研究如此之深,不知道可能看出眼前这道菜是什么么?”

“这道菜么?”

周栋低头一看,只见在莹白如玉的瓷盘上,按照梅花形状摆放了五叠肉条,每一叠都是五根、每根都是两指长、小指粗细的样子。

不禁轻轻叹了口气,这位袁先生也真是够好胜的,自己做了道二十四桥明月夜,他就拿出这道‘玉笛谁家听落梅’来考自己?

不用问了,这道‘玉笛谁家听落梅’,一定比俏黄蓉做的那道更为复杂、更加难以分辨,这是要考考自己的舌头比不比得过九指神丐洪七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