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舆论(第2/3页)

以至于某一日蔡大人回到家中,蔡夫人急急忙忙的过来寻他,开口就问道:“老爷,你可知道盗诗案?”

蔡大人还以为是什么事情,听了就是大皱眉头,反问道:“你是哪里知道的,莫不是这谣言连县衙都传得沸沸扬扬了?”

“还真的有?”蔡夫人惊讶说道,她听说之后还以为有人假借县衙的名义呢。

蔡大人拧着眉头说道:“不管你听说了什么,都不要轻易相信。”

蔡夫人却追问道:“老爷,这穆围偷盗林长青的名诗,狠毒将他杀害,之后反倒是恶人先告状,先是污蔑苏凤章偷走了那首诗,后来又要诬陷他杀人,这难道是假的不成?”

蔡大人一听,惊讶说道:“此事是真的,你如何知道?你不是一向对官府的事情不感兴趣吗?”

蔡夫人却咬牙切齿的骂道:“世间竟有这般狠毒无耻之人,哼,幸亏望春园将这出戏唱了出来,不然岂不是让他骗了过去。”

“这都什么跟什么!”蔡大人觉得莫名奇妙,等他看到了《岁花吟》才总算是明白过来。

蔡大人一开始是有些不悦的,毕竟生员在县学被杀,杀害他的还是另一个生员,此事对于湖山县而言其实是丑闻,蔡大人恨不得此事从未发生过。

但这话本就像是有魔力似的,他忍着不悦从头至尾的看完了,看完之后深深叹了口气,暗道这话本写得着实不错,这苏凤章不但聪明,还颇有几分手段。

当然,蔡大人是不会承认自己高兴起来,是因为话本里头的县太爷英明神武,明镜高悬,为民做主,而是单纯的为苏凤章解决了一个隐藏的大麻烦而高兴。

在《岁花吟》传遍整个湖山县的时候,之前的谣言就变得无足轻重起来,那个谣言首先是从县学开始的,但如今哪个生员回家提起苏凤章。

他的姐姐妹妹亲娘嫂子甚至是父亲哥哥都会问一句,“是不是那个被人陷害偷诗杀人,最后在公堂上与人对峙,才让真相大白的苏凤章?”

其实在《岁花吟》中,苏凤章和林长青的名字都是假名,与真人毫无干系,只有穆围的角色依旧姓穆,但谁让湖山县就那么大,很快就被挖出来了。

舆论的威力是巨大的,之前还有人私底下怀疑苏凤章,如今看了听了被人影响了,反倒是开始嘀咕起来,觉得他肯定是被冤枉的。

甚至之前信誓旦旦的几个人也闭口不言了,还有人亲自去跟苏凤章道歉,说:“我不该因为几句闲言碎语就怀疑苏兄的品行,事实真相刘兄早就告诉大家了,偏偏我们还听信谣言。”

刘雄听了都奇怪,私底下问道:“真的是奇了怪了,之前我说破了嘴皮子他们也不信,如今倒好,听了几场戏就深信不疑,这人脑子到底怎么了?”

苏凤章笑了笑没说话,这其实不难解释,人都有群体效应,当群体都是一个思维,周围人都是一个思维的时候,与之相反的理念才是不被理解的。

这在历史进步中屡见不鲜,而苏凤章利用的就是这种舆论趋势。

辟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正确的观念深入人心,一旦达成这个目标,即使那些谣言再厉害,也不得不烟消云散。

只是他也没想到《岁花吟》会这般受欢迎,以至于传播的速度大大超过他的预料,让他觉得为难的是,随着这场戏传播的越来越广,竟是有人找到了林长青的墓地开始祭拜。

苏凤章不知道的是,他写话本原本只是为了辟谣,谁料到这话本传播的越来越广,以至于千古留名,成为了经久不衰的一本作品。

在许多许多年后,文学家们普遍认为《岁花吟》是真人改编的话本,而写出其中最为经典诗句的林长青,更是被人感叹英年早逝。

但此事比苏凤章更加为难的,绝对是穆家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