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5/8页)

再说了,圣上也没打算真把三皇子往死里逼,原先就是打着磨磨他性子的打算。也因此,才会让窝头成为他的专属侍读学士,正好把两人都打磨一下,过个三五七年就放过他。

得亏三皇子不知道圣上的想法,他要知道的话……

三五七年啊!

这就是亲爹啊!

不过,在这一刻三皇子还是很爱他老子的,因为圣上允许了刘侾入学。

刘侾年岁要比三皇子小上挺多的,年龄差大概在四五岁。圣上盘算着,等刘侾娶妻生子再把人放出去也来得及。再不济,多读两年问题也不大的。

试想想,连三皇子今年也才二十三岁呢,哪怕再在御学念个三五七年,往长了算,七年好了,那也才三十呢!

三十而立,没啥的。

到时候,窝头也及冠了,刘侾也该娶妻生子了,就连三皇子的嫡长子都该入学了。

就挺好。

圣上很满意,并表示这事儿不需要三皇子操心了,他会派人去永平王府通知的。

三皇子也是相当得满意,让圣上出马是再好不过的,免得他的好胖友打死他。

是啊,三皇子猜到了,甭管这里头到底存在着多少误会,反正他的好胖友肯定是不喜欢念书的。所以,刘侾接到恩旨一定会哭死的,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说好的好胖友一生一起走,同甘共苦风雨同舟!

尽管眼下无风无雨,但咱们可以人为的制造狂风骤雨嘛!

因为这会儿窝头已经出宫了,宫里是定时落下宫门的,除了除夕宫宴这等特殊情况下,每天都是固定要清场的。也因此,窝头并不知道刘侾入学一事已经办妥了。

当然,刘侾也不知道。

及至第二天,圣上特赐的恩旨这才送达到永平王府,那会儿早朝都下了,毕竟圣上这人是相当明白轻重缓急的,得将朝堂上的事情全都处理好之后,才会顾得上那些小事儿。

但没关系的,反正等到第二天晌午时分,阖府上下包括还在外头上衙的永平郡王和世子刘修,刘二老爷和刘仁等等,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全都知道了。

咳咳,这话是有点儿绕没错,但就是这个意思,所有人都非常高兴,毕竟这是天赐的恩赏。

要知道,哪怕理论上皇子皇孙的伴读都是无品无阶的,但事实上却是实实在在的香饽饽。

而且,通常情况下,所谓的伴读都是从皇子皇孙的外祖家挑选的,全都是一个家族里的精英,不光要求本人根正苗红,连带其父兄都要审核,人品才学都无可挑剔,还得看年岁以及跟皇子皇孙能不能合得来。

总之,再怎么挑选,皇子皇孙伴读的位置都不可能落到永平王府头上。

除非永平王府先出个妃子,再生个皇子,然后再鼓捣出一个里外都完美无缺且正好年岁相仿,并跟皇子趣味相投的儿子来。

反正就是超高难度,没可能的那种。

可谁知道呢?像这样大好事儿居然落在了自家身上!

尤其啊,三皇子本人是不怎么靠谱,那他也是皇子殿下,还是除了太子之外,地位出身最高贵的那个。最要紧的是,太子跟这个弟弟感情极好,外人都认为,将来哪怕圣上百年之后,太子继位了要施恩也肯定是逮着三皇子一个人施恩的。

最最重要的是,神兽就要进笼子了!!

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

……

等刘侾垂头丧气的从青云书院归来后,看到的就是整个府上一片欢庆。

说真的,上次看到这个场景,还是他妹子嫁人的时候。

其实,本来刘侾是住在青云书院的,那边地方大得很,也不缺学舍。但问题是,原先是有窝头帮着盯梢的,王府这边还是挺放心的。可既然窝头离开了青云书院,其他人暂且不说,世子刘修第一个反对,宁可刘侾晚上不用功,也要让他天天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