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章(第2/8页)

是啊,还有药材。

要不怎么说灾难都是一波又一波的呢?缺少粮食,还摊上了这么寒冷的冬日,缺衣少食的结果就是病倒。想也知道,那些人连吃食和棉花都买不起,又怎会有钱去看病抓药?本来兴许是小病的,拖延下去只怕就变成大病了。偏生,这伤寒还具备一定的传染性,万一……

后知后觉的感到不妙的百姓们,忙庆幸朝廷大军来得快。

这个时候,他们老早就忘了,正月初一走出家门时,看到那空无一人的街巷,那会儿心里有多恐慌。

首要是明确罪魁祸首,其次是赈灾,再然后就是安抚民心了。

很容易的,只要宣布免税、减税就可以了。

具体细则尚未出来,大概也就是按照受灾程度划分区域,最严重的地界,免税两年。然后再依次按照轻重程度,或是免税一年,或是减税等等,这些是实打实的好处了。

一下子,听到消息的百姓们纷纷欢呼雀跃,只赞朝廷好,皇上好,还有安平王世子也非常能耐。

差不多也就是免税减税的政策出来时,杨冬燕才从其他人口中听到了安平王世子的名号,她愣了一会儿后,好不容易才从脑海深处抠出了一个人来。

怎么说呢?

现任的四大异姓郡王,都不是最早的那些人了。也就是说,安平王其实跟杨冬燕上辈子的儿子刘谏、刘诰是一辈儿的人。换言之,安平王世子也就是刘修、刘侾的同辈人。

当然,年岁还是要略大一些的,但对于杨冬燕而言,大个几岁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在她眼中都是小孩崽子,而且这位安平王世子……

她记得的,这小孩崽子还曾在她身上尿了一泡童子尿。

大概是一岁半那会儿吧。

听着旁人高谈阔论的说着安平王世子的英勇神武,杨冬燕满脑子都是那个在她身上尿完了还大哭特哭的小屁孩子。

就很尴尬。

→_→

唯一庆幸的是,俩人见不着面,不然杨冬燕真的没办法用平常心对待那尿娃。

“没想到啊,那尿娃还是个能耐的。”

杨冬燕细品了品安平王世子这段时间里做的事情,从第一时间拿下蒋郡守,到催促赈灾队伍快速赶来,再到及时张贴公告,宣布朝廷的应对措施等等。

一桩桩、一件件,无一不正好挠在老百姓的痒痒肉上。

但这还远远不够。

作为曾经的上位者,杨冬燕太清楚普通老百姓有多么好糊弄了。确切的说,也不是好糊弄,而是要求太低了。祈求风调雨顺,祈求平安康健,再都却是不会了。

可又不是所有人都是好糊弄、容易满足的普通老百姓。

旁的不说,那些读书人呢?

杨冬燕当初之所以力排众议,非要上省城来安家,很大一部分的缘由就在于,只有在省城里,窝头才能觅得名师,学到更多的科举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在下次乡试里脱颖而出。

换言之,省城里是有着非常多的书院、私塾。

即很多的读书人。

老百姓好糊弄,读书人却正相反。

正好,家里也有个读书人,杨冬燕将提前备好的礼物拿去了堂屋,又唤了窝头过来,叮嘱他跟自己一起去拜访先生和同窗。

窝头一脸茫然,他到底年岁不大,经历的事情也有限,全然不明白为何人情往来。

不过,既然他奶说了要送礼,那就去吧。

省学是有先生住的地方,无偿提供的,还不是学生住的那种一间间的普通学舍,而是一个个小院落。位于省学的后头,环境很是清幽,多半都是一进院子,也有二进的,住的是先生以及其家人。

当然,肯定不是所有先生都住省学提供的住处,若是省城本地人,也会回家去。再就是,有一部分先生是省城附近人士,年前就离开省城回到了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