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第2/3页)

把鸡汤送过去,杨冬燕顺便将窝头喊走了,他们家今个儿生火做饭特别早,吃完了也不过才到饭点。

又担心家里没谈好,她又领着窝头去消了食,估摸着差不多了才回到家。

此时,小杨氏正在洗涮碗筷,见婆婆回来,忙不迭的问:“娘,明个儿吃啥?”

杨冬燕就有种感觉,这大牛虽然蠢笨,但明显二牛更胜一筹,而要论家里谁最蠢的,那绝对非小杨氏莫属。

那么问题来了,二牛和小杨氏生的娃儿……

就很愁人。

“让方氏拿几个铜板去买些干菌菇来,明个儿做个鸡汤菌菇面。”杨冬燕随口道。

小杨氏特别高兴,脆生生的应着,手脚麻利的将碗筷洗干净沥干放到碗柜里后,就颠颠儿的奔去找方氏了。

不多会儿,方氏就走出来,小声的问道:“娘你想好了,明个儿要面条啊?”

“对。”杨冬燕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指了指灶屋,“你再去烧点儿热水,我要烫个脚再睡觉。”

虽然不是很明白为啥大夏天的还要烫脚,不过方氏却不敢问,只老老实实的进了灶屋,趁着灶台还热乎着,赶紧烧了水。她边干活还边琢磨着,要不索性明个儿拎一桶水搁在院子里,晒一天的话,到晚间肯定是热的,那不就可以省下一点儿柴禾了?

方氏都抠习惯了,她觉得过日子就应该这般斤斤计较才对。

这不,第二天她都没拿上铜板,而是提了个竹篮子,里头装了几枚鸡蛋,就出门去了。

她直接回了娘家,说要拿鸡蛋换一些干菌菇。

礁磬村背靠大山,真想要找菌菇也就是费些工夫,又因为秃头山上的菌菇都是最普通的那种,卖不上价的,方氏觉得拿鸡蛋来换已经很不错了。

她娘想了想就同意,收了鸡蛋,回头就看到方氏熟门熟路的去了家里放干菌菇的地儿,大把大把的装了半篮子。

“你回娘家打劫呢?”

话是这么说的,不过方家人口多,半大小子也多,等哪天下了雨,再跑一趟山上,一天下来准能采不少。因此,方氏老娘也就说了这么一句,回头就开始叮嘱方氏,不要再在婆家作幺了。

“就因为你在婆家当家做主,你兄弟媳妇的心都野了!你可得记着,别拿客气当福气,就算你婆婆脾气软了点儿窝囊了点儿,那你也不能欺到人家头上去!”

方氏:……

行叭,她就当她娘说得是对的。

她娘叨叨的说了一通,中心思想就是让方氏当一个孝顺的儿媳妇。末了,她娘才奇怪的问道:“好端端的,你咋拿鸡蛋来换菌菇了?你又不爱这一口。”

因为她婆婆想吃菌菇鸡汤面。

方氏露出了一个特别假的笑容:“我弟媳想吃。”

“你倒是能耐!欺负你婆婆,回头又被你弟媳欺负……走走,我看到你就烦!”

走就走呗,方氏大步流星的往回走,结果走到半道上,就被她娘家嫂子拦住了。

“妹子你如今可享福了……”

“大嫂你快别这么说,魏家可不如方家。”方氏刚才听她娘叨逼了那么多,虽说多数都在教训她要好生对待婆婆,但也有几句提到了家里的情况。

其实情况特别简单,无非就是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存粮剩下不多了,地里的庄稼又还不能收,所以家家户户都到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候。

方家不穷的,相反还是村里比较富裕的几家之一。但方家人口多,想也知道,方氏老娘肯定是先紧着家里的壮劳力,再然后是半大小子和几个年岁小的孩子,最后才是外来的媳妇。

吃不饱又要干活,怨气大是正常的。

可跟她说有什么用?她娘才不会听她的,只会让她趁早滚蛋。

趁着她大嫂没反应过来,方氏加快脚步往家里赶。

这两年,他们这一带的粮食收成都不怎么好,是不至于饿死,但难免时常挨饿,人一饿就容易暴躁,看到别人有吃的喝的更是容易心生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