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第3/4页)

几家欢喜几家愁,吏部尚书这样大的一个坑位腾出来。后续经过严律已审批过的官员名单得重新调查,也会重新关注御史弹劾的那些个买官的官员,严重的甚至会回京申辩。今年春节,吏部的官员是别想休息了,到明年年初,吏部的未受到牵连的几位官员都有机会,总而言之,对于吏部,这不全算是一个坏消息。

从下朝到与董平一起吃午饭时,董平都是默默的。封沐未告诉董平这事儿除了御史,其实他也是知道的。而且接下来吏部尚书会因此被判处绞刑,家人流放,再而后几天去抄家的时候,他是领队。

执行抄家的人肯定不止自己,但在吏部尚书门口看到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许少傅时,封沐有些感慨,许少傅与严律已不一样,自从封沐搞的那个狼人杀中“钓鱼执法”一词的流传,不知道封御将此词结合到哪个朝代受到启发,这许太傅是第一个明晃晃栽在封御挖得坑里面,封御悄悄命人将金银财宝送给许太傅的,钓鱼执法,而许太傅的受贿行为做实。

许少傅与严律已两人算是封御给大明王朝的官员做一个先置位的警告,从此不管你是主动受贿,还是被钓鱼受贿,面临的下场都是一样的。

但封御应该还是心软了,许太傅教过少时的他与封沐,而且许太傅年纪大了,家中孩子还未成材。封沐略带怜悯的看着许太傅,就看今日这机会许少傅是不是抓得住了。

从吏部大臣家抄的银子,封沐就将银子大喇喇的摆在吏部门口,再缓慢的一趟趟搬进皇宫,务必让所有人知道,数量之巨之大。

封沐空闲着手看着户部尚书坐在案前,焦头烂额的算着钱,这户部尚书不仅管着国库,还管着皇上的私库。虽然封御下旨让他们两人管这笔钱,但他屁都不懂,只能辛劳户部尚书一人了。封沐的意见就是按照宋朝各个员工的薪资比例七层进行普调,但户部尚书不同意,争论来争论去,各退一步,变为六层。这户部尚书也是个老滑头,自己也想的事情,非要做出一副不愿意的样子。

高薪不是导致贪污的源头,缺钱才是,而如何能让官员感觉到自己不缺钱,这就是封御的事情了。现在大明进入了一个风调雨顺的年景,但因为一些陈年弊端,看似强盛无比,实际上却空空如也的空架子状态。但大明朝现今不缺人才,参与此乡试的人数是三到四万人,会试参与人是三百到四百人之间,这些人可每年嗷嗷的等着上面挪位置呢,每天参与听话才会有好果子吃。

给全国官员涨工资,但国库能支出支付官员薪资的比例是固定的,加上吏部尚书被抄家钱也是不够的,封沐按封御提供的名单就挨家挨户找京城中的官员借钱,借钱者签的是户部的条子。对于打花腔不愿意给的硬茬子,封沐也只是笑笑便离开了,但聪明的人比不聪明的人多,有知道风声的,就算封沐说了,不要这么多,也要给封沐拿着钱。毕竟人安全的活着,才有资格赚更多的钱。

封沐年跟前,忙的不亦乐乎,这种借钱的姿势,简直是闻所未闻,看着想给又不想给那些肉痛的脸,封沐憋笑到肚子抽筋。他发现封御自从前几日扒下了那层仁厚的外衣,现在是越来越不要脸了。明明要钱的是他,结果出面的是自己,签字借钱的是户部。

后面,还不还钱?再说吧。

封沐觉得自己现在倒是不想军机首席大臣,像是专职催债的。

搬进皇宫的银子,统计之后,便随着十三道谕旨发往全国各地,颁布到所有总督、巡抚、布政司、知府、知州、知县、文官武官,告诫他们不许贪污,不许受贿,不许克扣;武官不许吃空额,违者严重治罪。相应的,所有官员的薪资统统会普调,银子是今年的加薪,这也是第一次大明实打实的给各地的官员直接发放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