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克里斯·韦伯(第3/3页)

打了几个回合,李良有点明白汤姆贾诺维奇的意思了。

保护好后场篮板,其实就是给奥拉朱旺减压。

不然奥拉朱旺又要封盖补位,进攻端还要挑大梁,一旦篮板保护不好,一防守白费伤士气,二对手轻松得分。

想想看如今的湖人,霍华德本身状态就下滑,外线要擦的屁股又多,一旦丢后场篮板,擦了半天屁股一个屁又崩出屎,搞不好还要赔上犯规,真是要多沮丧有多沮丧。

想通了这个道理,李良一面拼了命的在防守端卡位抢后场篮板,一面就是在进攻端扔三分啊,给韦伯施加压力。

你不是能扣篮吗,可你扣篮也就2分啊,我远投可是有三分的哟。

李良的三分放在90年代就是个BUG。

他上场替的索普,大前锋,前几个三分扔了根本没人管。

等他连进3、4个,勇士发觉势头不对,什么情况?

三分突然爆发,这一下把勇士给打蒙了。

勇士只好换下了韦伯,换上安德烈·斯宾塞,去对位李良这个点。

李良一看,自己生生把韦伯给打下去了,这感情好,韦伯第一节拿了6分。

任务形势还是挺紧张的,李良全身心投入到了比赛中。

他学着索普去内线卡位,帮助队友抓篮板,参与到内线的对抗中去。

90年代是NBA内线身体对抗最为激烈的时段。

NBA在经历了80年代的快打旋风后,一批非职业篮球运动员出身的学院派教练进入队伍,开始把更多防守理念、策略带入NBA。

内线球员越来越强壮、高大,各种防守陷阱、集体防守战术现世。

NBA也鼓励对抗,鼓励肉搏,导致各种肌肉棒子出现在球场上。

李良打的这场还好,新秀级别难度,对手是西部打快速反击的勇士队,没有什么强力内线。

就算是韦伯,身体素质那么好,打法也相对比较飘。

所以一场比赛打下来,虽说不太习惯那时候的吹罚和防守尺度,但还是坚持下来了。

这场李良顺利完成任务,倒不是他防得有多好,而是打到后来,李良三分球Biubiubiu,连带着火箭其他人的三分也跟着都开了。

火箭是NBA最早的三分大队,他们在94赛季场均出手15.7次三分球,高居全联盟第一。

这一通三分,在第三节把勇士打残,比赛进入了垃圾时间。

韦伯的得分将将好停在了10分,勇士主教练就把他换下,上替补球员打完垃圾时间了。

李良是大大松了口气,要韦伯和自己一样,当一把垃圾天王,那一场比赛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终于,比赛结束,火箭队117:93,在客场大胜勇士。

他们比历史上多得了15分,但和历史上一样取得了胜利,朝着他们的第一个总冠军大踏步迈进。

任务完成,李良的内线基本防守能力到了25点,低位顶防23点,高位协防13点,还是很弱很弱。

但他已经知道,一个内线球员,该如何在防守端帮助球队。

还是那句话,防守不好,有时候是能力问题,有时候是态度问题,但更多时候都是态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