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殊途半生,仍能同归(第2/3页)

于是陈磊便去当时最好的大北照相馆挂了号,约了时间去拍婚纱照。想着等拿到照片再正式跟大家伙儿宣布。谁承想,照片还没拍呢,就被人打上门来。陈磊于是干脆一锅烩了。

那天晚上到了最后,群众们见事态明朗便逐渐散去,只剩下俩片警跟陈磊贫。小七一个劲地打听什么时候摆酒,在得知他们不摆酒只打算去拍张照片后非常颓废。真是的,还惦记灌酒闹洞房呢!

徐明海当时竖着耳朵听见了拍照片的事情,于是上赶着也要去凑热闹。?这回李艳东居然没拦着,出发前心虚似的囫囵嘱咐了几句去了以后别裹乱就回屋了,弄得徐明海非常不适应。

对老百姓来说,不管是娶媳妇还是拍婚纱都是喜事,值得带着孩子下顿馆子庆祝。于是他们一路沿着宽阔笔直的长安街,往南过了和平门,最后到了“独一处”。

此刻正当中午,店里人不少。秋实进门就看见每张桌上都摆着一屉屉包子似的东西。但和包子不一样的是,这上面褶皱层层叠叠的像顶着朵花。

随着四个人坐下,就有伙计前来送菜单。陈磊于是点了招牌三鲜、猪肉、和什锦烧麦各两屉,以及乾隆白菜、干炸丸子,粟米粥和银耳羹。最后,还特地给俩孩子要了奶油炸糕。

等菜的时候,徐明海仗着自己“学识丰富”给秋实讲起了乾隆皇帝和“独一处”的渊源。当然,按照他一贯随意发挥的风格,好好一个故事最后被他说得四六不靠,哪都不挨哪,九五之尊听上去就像只没吃过饱饭的大馋虫。

而徐明海满嘴跑火车的下场就是被陈磊批评打击了一番,说他糟改传统文化。

不过秋实听了徐明海的胡说八道却挺开心。他随即想起那天去新侨饭店吃外国饭时的食不知味。原来,不是西餐不好吃,而是身边没有徐明海。

等到热气腾腾的烧麦被一屉屉端上来,秋实都舍不得下嘴了。他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夹起一只细腰叠裙,皮薄透馅的烧麦,相面似的看了半天。最后才拿牙齿轻轻一扯,鲜甜的汤汁便灌入口中,馅料配合着韧性十足的面皮,瞬间霸占了秋实的味蕾。他想,难怪乾隆爷会赐名。

他们吃着吃着,徐明海便央求陈磊讲一讲过去那些个让人血脉偾张的江湖传说。后者便聊起自己青年时代有一次五个人出门,在火车上跟半个车厢的人干架且大获全胜的事情。惊心动魄之处,都给徐明海和秋实这俩小的听傻了。

“打架这档子事儿,”陈磊用筷子夹起一筷子白菜,说道,“永远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对方人再多都不怕。只要背靠背的那个是你信得过的人,就有翻盘的机会。”

他还想在说什么,结果被媳妇及时制止。

“有这么教育孩子的呢?”周莺莺瞪他。

陈磊于是抿嘴一笑不再言语,一副贱嗖嗖的妻管严模样。没办法,人在幸福面前,都是有点贱嗖嗖的。

最后,徐明海和秋实用奶油炸糕当饭后甜点,拿银耳羹溜了缝,吃了个肚歪。丝毫不见了上次站在马路边上啃鸭架子的狼狈。

四个人从“独一处”出来,俩大人推着自行车带着俩小的,一路溜达到了前门大街2号的“大北”门口。

大北照相馆是中华老字号,民国就有了。这么多年过去,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平头老百姓,大家都认它。

进门报了号,?就有人领着他们往里走。当俩孩子跟着大人走进摄影棚的那一刻,还以为误闯进了“茜茜公主”的老家。

眼前象牙白的罗马柱笔直通天,华丽的天鹅绒窗帘艳如鲜血。两侧镶着金边的旋转楼梯上铺着厚厚的地毯。墙上挂着极具浪漫气息的欧式壁灯。除此之外,还有一张流水线造型的沙发。绝对称得上是富丽堂皇,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