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2/4页)

真定伯周尔茂:“……”

皇子顾由贞:“……”

暗中保护顾由贞的侍卫见了,翻了个白眼:这读书人知不知道他是在让谁帮忙递东西啊?还哥哥,你配当咱们陛下的儿子吗?

姜文渊尚且不知,他曾在这般年少轻狂的岁月里让未来的皇上帮忙稍东西,心满意足地离去,拜访了他在京中的好友原若溪,两人裹着被子侃侃而谈,从辽东聊到春闱,终于是累得睡着了。

第二天姜文渊与几个文生一同雇马车离开北京,南下先去了杨廷璧家乡公安县拜访。杨廷璧正在家中温书,为来年春闱做准备,见几位好友来了,热情招待了他们。

撰文讨伐杨尚书与顾宜兴一事他不曾参与,可也知道顾宜兴在《大楚晨报》上点名让他们去辽东参加文会的。而且这些好友过了一个多月,精气神竟变了许多,人虽黑瘦了,目光却灼灼有神,杨廷璧直觉他们经历非常,问道:“我上次曾在宣城伯府见过顾宜兴,他怎么到辽东去了?这文会办得如何?你们有没有见到金庸先生?”

一生员道:“嗨,说起这个,咱们刚到辽东就被扣住啦!”

“被谁扣住了?难道那文会乃是鸿门宴?你们不曾多带些人去么?”

“咱们十几人,有的还带了家仆书童,人还不够多么。扣咱们的是关锦总督,而且是陛下授意的!”

杨廷璧一听陛下二字,神色认真起来,说:“我想陛下让焦总督扣押你们,一定有他的用意。”

姜文渊点头道:“正是!陛下是为了敲打我们,让我们历练一番,去了辽东,才知道先前吾等对辽东战事的看法有多粗浅!唉,居然还讨伐杨尚书,真是大大的不该!”

另一人笑道:“廷璧兄,你可不要取笑文渊,这小子自从见了陛下,便成了陛下的忠实拥趸。”

杨廷璧正色道:“你们见到了陛下?”

一生员得意道:“正是!廷璧兄,当时叫你与我们同去,你不答应,可惜了!你若是去了,也能见到陛下了。”

杨廷璧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问道:“陛下怎么会在辽东?”

“哪里是在辽东?咱们是去京城才见到他的。”

几人把从辽东回到京城的这一段说了。

杨廷璧问道:“那陛下……他长什么模样?”

好友们还惦记他当时不肯一同去辽东,偏要卖个关子,说:“来年春闱你入了殿试,自然能见到陛下了。待你见到陛下,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南方生员们的事总算处理完了,顾励倒希望这帮人里头能出几个国之栋梁,他的一番良苦用心才算没有白费。他交代俞广乐,可选些生员文人们的文章刊登在《大楚晨报》上,顾宜兴这个马甲抛砖引玉的作用已经达到了,以后不必再用了。

江西与湖南地区戕害百信的吏胥已被押解入京,交由刑部审理这事。刑部审讯了,他才弄明白这些基层的吏胥队伍有多么庞杂。

在衙门里当差的吏胥很多,称作正役,也有叫正牢子,一个正役的职位时常有五六个人来做,除此之外,还有依附这些吏胥的帮闲,便被称为白身,或叫白员。

换句话解释,这些白身就是基层政府的临时工。当然,这些临时工都是有关系和人脉才能当上的。

而白员的人数,往往是正员数量的十几倍!这些人的薪俸,小部分由衙门发放,大头都是从搜刮百姓而来。

如何搜刮百姓,刑部的审讯中给了一个例子。这些查牌差役们把酒铺酒具收缴,以“天旱粮贵,不许煮酒熬糖”(1)为由进行勒索,酒家翁不知告官能有多大的成功性,便只能在权衡利弊后忍一时之气,取私财贿之。

从顾励的了解来看,就算酒家翁状告上级官员,恐怕成功的概率也小。因这些正役白身队伍庞大,在本地盘根错节,在衙门官署都有人脉,如同地头蛇一般,父母官都是外地调任,强龙难压地头蛇;若这父母官良知未泯,非要强压,大概率会落得杨庭芳一般的下场。这也是为什么江西、湖广的两位父母官要向他上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