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3/5页)

李棠让阉童把出列的几人情况如实记录下来,顾励仔细看了一遍,这小阉童字都写得比他清秀,对答也十分伶俐,难怪李棠要找他来做书记。

顾励看过,让李棠把名单收好,交代他:“这些太监、少监中是否有人隐瞒实情,便交给你去调查清楚。”

他任用李棠为司礼监太监一段时间,对他印象不错,这太监平素话不多,对内侍们和和气气,不耍威风摆架子,更重要的是他对顾励颇忠心,顾励交代的事,都能漂亮地办好。

顾励不像信任俞广乐一般信任他,但也器重他,把这事交给李棠来办,便是对他的考验。

李棠领命下去。

顾励把那些有亲朋好友在朝为官的信息筛选出来,交给穆丞相。若要查朝中的蠹虫,怎能不顺着裙带关系查一查。

穆丞相顺着这些太监少监们的关系网络细查,又摸出不少顺着裙带关系晋升,贪赃枉法之徒。

李棠也没歇着,一番调查后交给顾励一份名单,的确有三名宦官没有如实交代个人情况。其中两人是有亲友子侄在朝中为官,另外一人乃是在宫外置办了产业。

李棠把名单交上来时,有些犹豫。顾励问他:“你想为这几人求情?”

李棠说:“郑少监虽然在宫外置办了产业,但都是他这些年攒下的俸禄,产业也不大,不过两楹的房舍罢了。”

顾励说:“若是心里没鬼,当时他在德政殿上怎么不说?”

李棠也是一声叹息:“郑少监是个老实人,只不过胆小,怕陛下追究责任。臣恳请陛下法外开恩。”

顾励看着他:“朕明白。只不过朕已经说了,胆敢隐瞒,一律革职抄家逐出宫去,这话已经说出来,若是轻易收回,往后朕便再没有威信可言。”

顾励依照那天在德政殿上所说,把这三人革职抄家。这郑少监他也查清楚了,年纪快七十了,是直殿监的少监,直殿监俸给最低,工作却是最为辛苦的,郑少监在宫中勤勤恳恳干了几十年,才升为少监,在宫外买了房,顾励心软,便偷偷交代抄家的宦官留些情面。又命李棠送了些宝钞出去,算作遣散费用。

顾励闲暇时在宫里走动,查问打听,李棠办事的确尽心,没有遗漏之人。他对李棠便更为放心,把那些在宫外置办了产业的名单也交给他,让他查一查这些宦官们的产业、铺面是怎么来的?有没有仗势行凶,欺行霸市。

顾励这一番大动作,自然让朝堂与内廷都好一番动荡。明代官场陋规盛行,这次通过抚恤银案顺藤摸瓜抓出不少贪腐官员。这次他把所有贪污人员下狱,已有不少官员上疏,对于那些贪污金额较小的,请求酌情从宽处置。顾励岂能看不出风向,这些当官的怕他再追查下去,早朝上要少一大半的人,希望他能就此罢手呢。

但是顾励既然已经开始查了,就没有查到一半便罢手的道理,无论如何也要把京城里的这些蠹虫都揪出来不可。

俞广乐结束了一天的营业,累的够呛,桌下的箱子内已经装满了利禄通宝,他雇来的帮工把箱子搬上桌,哗啦一声,利禄通宝倾泻出来,堆满了整张桌子。

帮工们围在桌边,把那些残币破币与成色不足的铜币挑选出来,剩下的便明日抬到官署,兑换成轻便的纸币。

这一例行工作,已经持续了四天了。

事情得从一个月前说起。

那时顾励已经开始着手查办抚恤银案,百忙之中把俞广乐叫到干清宫,拿出一叠写满字迹的纸交给他:“明天开始,在《大楚晨报》上开始连载,一天三千字。”

俞广乐接过信纸,看了一眼,就见上头一行大字:《射雕英雄传》,作者:金庸。

俞广乐不明所以,也不知道这位金先生和之前的那位马先生究竟是什么人,而且,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可都还没连载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