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身边的人(第3/3页)

凌安之深知,武将是得天下的根本,可终究是讲究实力的武夫,许康轶必须要靠能力,才能震得住他们。于是,他认真评估了社稷军的战力和田长峰、宇文庭的水平,和许康轶约法四章,将河北战线交给了许康轶。

第一,他不在河北的时候,许康轶不许单独出战。第二,不轻易硬碰硬。第三,也不轻易放弃一城一池。第四,做军事决定之前,要先和宇文庭、裴星元商量。

许康轶独挑河北战线,到了现在,萧承布和许康轶已经在河北山西交界交手了几招,严遵和凌安之制定的战略,不轻易硬碰硬,也不轻易放弃一城一池。

——不过想要硬碰硬也是不可能的,萧承布关门严守,主力根本不出来。

用宇文庭自嘲的话,就是:“篱笆扎得牢,野狗钻不入。”

*

凌安之确实像个候鸟在两头飞,和武慈也过了无数招,双方不吝惜家底,飞出的火器大炮把河南、湖北沿线一带的山头和树林子已经快烤熟了,还是一个拉大锯的状态。

武慈本以为凌安之会急于在南部战线求胜,之后将精力全在河北战场上——毕竟河北距离京城太近了,只要凌安之着急,就肯定有破绽露出来。

却不想凌安之囊中貌似孔方兄还算充足,在河南不停的修城墙,砌砖头,第一不往北撤,第二也不往南往湖北打。

气得武司也指着城墙向他哥哥在骂:“你说这个凌杂种,不是往出扔炮弹,就是在砌墙头,城墙高达丈二,墙头上都宽敞的能遛狗了,你说他哪来那么多钱呢?”

凌安之也本以为武慈不惜代价的攻城,估计个把月就把家底打没了,殊不知武慈也富裕的可以,弓箭大炮不要钱似的招呼,西南军也俱是亡命之徒,阴招太多,凌安之不完全的知己知彼,也就不急着决战了。

两军阵前没有那么焦灼,凌安之和武氏兄弟经常在千里眼里互相用眼神打个招呼,各种小路消息就传出来了,又铺天盖地驴毛一样的到了许康轶的耳朵里:

什么凌安之想当西北王的;和武慈已经握手言欢,双方各不出力,故意要拖垮许康轶的;夏吾骑兵是凌安之的私人武装,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等着入京凌安之可以直接黄袍加身的;不一而足。

许康轶终于有些听烦了,直接传令下去:“真有水平的话,各位大人便来出谋划策如何拿下河北,如果认为胸有成竹,可以自请去河南战场去凌安之麾下对阵武慈。”

终于耳根安静了一些。

他这些天和宇文庭、裴星元、田长峰、陈罪月几名心腹共同应对河北战局,算是打了几仗又积攒了不少实战经验,正在中军议事大厅里和大家商量怎么对付萧承布。

金光闪闪的超级富户余情和军备有关系,也跟着小哥哥在议事厅里。

田长峰蹙眉道:“西北社稷军虽然已经站稳了脚跟,不过这种焦灼的形势钱粮所耗甚巨,萧承布是看准了我们耗不起,所以干脆开始拖时间。”

宇文庭和萧承布在当年京城作战之时,打过多次交道:“萧承布自幼参军,本就是高官的后代,一直在东北驻军之中和金国相对抗,这个人最会守城,也擅长平原战,只不过是东北驻军一向被许康乾自认为是自己的地盘,萧承布不敢风头太过,这些年韬光养晦而已。”

许康轶也熟悉他,他若有所思的拎起了沙盘内萧承布的小军旗:“萧承布多年来是被低估了的将军,当时京城驱除金军之时,基本各路力量俱有封赏,凌帅封为了镇国公,裴星元封为了御林军统领,连下层军官也有擢拔,只有萧承布还是东北驻军的副帅。”

“后来一直等到许康乾登基,才终于成了东北提督,不过研究他对金国的战事,倒是有很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