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3/3页)

“还好这些水渠没有跑到另外两个村子的地盘,要不然又得起摩擦……”王三叔小声嘀咕道。

说到水,王淳之疑惑道,“咱们村子只有一口井,为什么不多打几口井呢?”每天村民们天不亮就需要去村口打水,笨重的水桶,还有压肩的扁担,格外的浪费时间。

王三叔不由苦笑道,“咱们村不缺打井的钱,但是另外两个村子不让我们打井啊。”

“这是为什么?”这事就连王沛良也很疑惑。

“北方的水本来就少,就连河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干渴,井要是打的浅了,大家打水勤快,地下的水就会快速下降和减少,我们王家村有钱,另外两个村子没钱。”

要是因为王家村打井多了,导致另外两个村子的井跟着干枯,那两个村的村民能来和王家村拼命。

王淳之和王沛良两人沉默,如果可以,他们都希望拥有一口自家的水井,现在看来,这不仅仅是他们一个村子的事情。

“看来为了防止干旱,我们还得打造一个蓄水池。”王淳之道。

水源充足时储备水,水源干渴时,有蓄水池,地里面的庄稼也不至于渴死。

“蓄水池?储备水么?”王三叔不由惊讶道。

为地里面的庄稼储存水,这事他想都没想过。

还有水渠也是,以前谁家哪个地方不是一担担的挑水浇灌。

这着实算的上是未雨绸缪了。

多增加了一项工程,需要告诉大家。

听到王淳之要给村子里面修建一个蓄水池,给地里面的庄稼储存水,不少老人眼睛都亮了起来,拍着大腿道,“我们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山东这个地方,有“十年九旱”之称,就是因为它的降雨量格外稀少,之所以有水,那都是从别的地方流过来的。

一旦上游水源断绝,下游的处境还用说么。

更何况,如果不出意外,各种灾难将要开始了。

一个风调雨顺的时代,是动摇不了帝国这个庞大根基的。

唯有,接连不断的灾难,和涣散的人心……

天时、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