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1章 麴义与徐晃(第2/3页)

陶商摆手笑道:“麴将军客气了,能帮袁公的忙,着实是陶某的荣幸,只是我不甚了然,于夫罗和袁公之间究竟是怎么回事?”

陶商问的话,也是韩浩想知道的,毕竟事关王匡的死,不由他不上心。

韩浩立刻竖起耳朵听着。

麴义无奈道:“说来惭愧,当日袁公与王府君、张杨公共同起兵讨伐董卓,屯兵河内之时,正逢于夫罗请诚相投,当时袁公见董贼势大,便想多一个盟友总是好的,一时心软将于夫罗收于麾下,卓其与张杨公共同屯兵于漳水,不想此獠见我大汉乃多事之秋,竟生叛逆之心,挟持了张杨公不说,又派兵入白波谷打探消息,王府君一面派人知会袁公,一边亲自领兵前往漳水探听虚实,不想于夫罗假借张杨公印绶,诱骗王府君深入,设兵埋伏,害死了王府君。”

说到这里,麴义又露出了一副义正言辞的表情,怒道:“匈奴贼子端的猖獗,做下此等叛逆之事后,居然还派人去袁公那,邀请袁公与他一同叛汉,事成之后则平分汉家天下,简直可笑至极!”(听着有点二,但历史上有这事。)

陶商听了感觉非常无语……这位于夫罗小王子,脑袋是不是有点秀逗?

他一个南匈奴的落魄王子,自己的族群都混不下去了,能在袁绍麾下谋个吃饭的地方就算不错了……现在居然自不量力,打起了推翻汉王朝的主意?

你一个偷渡人口,异想天开推翻汉朝也就算了……但无语的是,你居然还要张罗让袁绍入伙?

四世三公的名门之后,难道会放弃多年的名门声誉不顾,跟你一个马上民族的彪子,去“呜呜啊啊”的满哪攻城掠地……这跟打开自家的大门让小偷进屋,然后还给他端茶送水、帮着小偷数钱有什么区别?

这位匈奴小王子,是情等着作死的节奏啊!

他不派人邀请袁绍造反倒好,他这么一招呼,袁绍为了标榜自己的清白,想不整死他都不行。

看来小王子没有继承大位,脑袋多少受了些刺激,已是不能以常人之思想来度之。

“这位于夫罗王子……当真是个不世出的奇才啊。”陶商感慨一叹,似讥讽似嘲笑的摇头苦笑。

麴义“嗯”了一声,算是对陶商言下之意的赞同,随即问韩浩道:“韩从事,不知那于夫罗的兵马现在屯扎何处?”

韩浩恭敬的道:“于夫罗的兵马,在挟持了张杨公后,便皆屯扎于河东杨县附近,暂时未有所异动。”

“原来如此。”

麴义点了点头,道:“陶公子,韩从事,事不宜迟,咱们也别耽搁,火速前往杨县,早日破贼,也算是早日对去世的王府君有一个交待。”

“麴将军稍安勿躁。”陶商沉稳的对麴义分析道:“于夫罗有张杨公在手,颇为有恃无恐,且听闻其部这些年屡犯河东之地,想必河东当地官民对其亦深恨之,不妨让韩从事置书一封,交付给河东郡的太守,请他帮忙,或接应或引导,一致对付外族的事,河东太守应该是不会拒绝的……对了,河东太守现在是谁啊?”

韩浩很是无语。

谋划的非常到位,证明这位公子的智慧确实不一般,但无奈的是这位公子出了策略却连河东太守是谁都不晓得。

基本功不过关啊。

“河东太守,乃是已故老太尉刘宽之徒,北地泥阳人王邑,风评亦算不错,在河东当地颇得官民爱戴。”

麴义点了点头,道:“好,既然如此,就劳烦韩从事以代河内太守之名,派人置书一封与王邑,我等则速速出发,前往河东杨县破敌。”

陶商和麴义、韩浩等人计较已定,韩浩随即点齐河内的三千泰山军,加上陶商的五百步卒,随麴义所率领的本部人马,径往河东郡杨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