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024(第2/3页)

与此同时,孟京成和孟京庭也没忘去农机局领补贴的事,选了个人家上班的工作日,带上机械厂给开的榨油机收费单据和户口簿、身份证等证明身份的材料,去了和集市中心街隔条街上的农机所。

别看阳春镇不算大,因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势,种地产量高,农业方面还挺受重视的,这一点从农机所的办公场所规模快撵上县农机站就能看出来。

因为秋收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此时的农机所安静的很,孟京成和孟京庭过来的时候,除了一个技术员正半跪在地上检修一台出了问题的手扶拖拉机以外,看到的人无一不是清闲到喝茶,连神情都是懒洋洋的。

正事在身,兄弟俩顾不得多想,拿好准备材料敲门,挑了一个看起来很和善的干事咨询农机补贴的问题。

听到他们是来申请榨油机补贴,干事惊讶的挑了挑眉,“行啊,消息还挺灵通,上面刚出了政策就让你们赶上了。”说着从抽屉里找出一张表,“相关证件和材料都带全了吧,带全了把这张申请表填一下。”

“带了带了。”孟京成把表格接过来,和孟京庭一起凑头去看,上面写着“农机补贴申请表”七个大字,底下有好几个选项,相应的补贴标准也各有不同,手扶拖拉机是40%,小麦播种机是25%,新加的榨油机在最末一行,补贴率10%,算下来能申请150块钱,兄弟俩非常满足,痛快的把信息填好。

除此之外,干事又照着孟京成拿过来的证明资料把申请人的情况抄到工作本上,等申请通过后好记录备案。

补贴申请比预想中要顺利得多,兄弟俩眼带笑意的从农机所出来,再联想到家里即将要开的打油坊,只觉得这日子真有奔头。

*

胡记夫妻的动作很快,约定三天后交房,事实上在第三天上午就把电话打到了孟家村的小卖部,当时三兄弟正好出门打听油坊价格,家里只有孟大山一个男人在,许若君便陪着一起去了镇上。

房子打扫的很干净,面馆的招牌已经撤下来,店里的桌椅板凳都整齐的叠放在角落,趁着两家男人在大堂说话的功夫,胡家媳妇引着许若君到二楼。

二楼的面积不比一楼小多少,看样子当初在盖房子的时候就考虑到住人,还特意修了临街阳台,屋顶也加了隔热层,墙壁不是新刷的但依旧光洁,不难猜出住在这里的人很爱干净。

许若君觉得很满意,忍不住感叹,“看得出来这房子你们盖得用心,住得也在意。”

见房子的新主人注意到这些细节,犹自不舍的胡家媳妇儿瞬间觉得自己找到了认同感,不住点头,“是啊是啊,当初我和老胡真的是把这里当成一辈子的家收拾的,不说处处精心吧,用料肯定是到了实处的。虽说我们马上就要走了,按理这话我也没资格说,但还是忍不住多一句嘴,妹子你们一定要好好爱护这个房子。”说完她有些不好意思,“我就是随口一说,妹子你别介意。”

许若君哪里不懂呢,如果不是胡老板出了这个事,就像老板娘刚才说的“这个家是要住一辈子的”,不舍和在意都是正常感情流露,想到这里,她安抚性的拍了拍胡家媳妇儿的胳膊,答应她,“我们会的。”

*

孟家的打油坊不同于其他买卖,因为目前主赚加工费,他们不用像出摊或是开店那样收拾店面、进货提货,只要把地方收拾干净,摆上一台榨油机就行。

日历上显示11月12号是“宜开业”的好日子,图个吉利,孟家人就将这天定为了油坊的开张日。

这年头没有打广告一说,消息能传开全靠一张嘴,因此从9号开始,孟大山就带着三个儿子骑着洋车走街串巷的宣传自家油坊开张的事,一天下来嗓子全哑了。

许若君一面心疼的给男人和儿子熬治嗓子的药茶,一面念叨着,“这样喊下去根本不是办法,咱们还有两天就要开张了,你们还有十多个村子没有串呢,不行明天家里留下一个人看孩子,我们都出去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