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赵疏桐在翰林院待了一段时间, 慢慢地就和周围的人混开了。

他和谢启李修王崖等人经常聚在一起谈论民生政事, 又交往了几个不善言辞埋头做事的人。

王崖对赵疏桐极为热情。

经常和赵疏桐感叹, 许多百姓没有土地, 只能租种地主家的地成为佃农, 无法将全部的力量都用在生产上, 导致生产过少,苛捐杂税又多, 每遇到天灾人祸百姓往往活不下去者居多。而富户已经十分富有了还隐匿土地,窃取国家财富,实在是长在国家身上的毒瘤, 不拔除不足以平心头之恨。

赵疏桐发现的高产红薯, 解决了百姓的燃眉之急, 却也只够活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赵疏桐也没想过红薯能解决这么多问题,土地兼并在封建时代的代表人物为大小地主, 在现代表现为各大房地产大型企业,据说这些大型公司兼并的土地比历朝历代的地主官僚都要多。一直到末世前, 土地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末世后,秩序崩坏, 土地虽然暂时不能种植了,但等科学家找到了解决方法, 土地必然是握在各大势力手中的。

王崖有时候还会下帖子给赵疏桐,和赵疏桐讨论荫官捐官导致朝廷官员队伍臃肿,为百姓要出更多的银子供养这些人叹息。

“恩荫制让许多尸位素餐之人占据了高位, 真正有才华的人或要屈居他们之下,听他们的调遣。或者,终生困在市井乡野郁郁不得志。”王崖道。

“王兄,反过来想,官员为朝廷百姓做出贡献,朝廷允许他们用功劳庇佑子嗣,这也是对全心为朝廷为百姓付出之人的嘉奖,能激励各位大人勤于政事,造福百姓。”赵疏桐道。

“赵兄,你糊涂。若是有了一定品级就可以为子嗣谋官,就算是虚职,也会出现官员恋位的情况。官宦之家本就比咱们寒门学子拥有更多的资源,他们再占据了朝野之中的位置,寒门学子何时能有出头之日。朝廷取士,若只看家境,不看学识能力,国危矣。”

“王兄深谋远虑,在下不能及。”赵疏桐对王崖认错。

王崖好几次和他谈论这些敏感话题,赵疏桐知道这人真是在忧国忧民,而官场上的利益分配博弈,必然会有人获益有人受损。王崖为寒门鸣不平,但寒门金榜题名进入官场,却都自发地选择进入了这场利益分配里追逐名利,少有人会为寒门争取利益。

赵疏桐心情有些微妙,王崖似乎太信任他了。

“赵兄昨日可是赴王兄的约了。”次日,谢启碰见了赵疏桐问他。

“正是。”

“王兄可是和赵疏桐谈论了恩荫的问题。”

“他也找你了。”赵疏桐问谢启。

“王兄有意效仿王参知政事,为大齐开新篇章。”谢启道。

参知政事,本朝没有这个官职,赵疏桐还是思索了片刻才想到,这不就是拗相公王安石变法时神宗给他副宰相权利时加封的吗。

赵疏桐这下明白了,王崖是想效仿王安石变法。

“谢兄可是被王兄说服了。”赵疏桐想问问谢启的想法。

谢启摇头,他虽然想要为百姓做一些实事,但自己虽出身汝阳侯府旁支,却也是制度的受益者,没有自己出面攻击自家人的道理。再者,变法是得罪人的事情,一个不留心就会家破人亡,和汝阳侯府行事作风不符。谢启要是敢冒这个心思,还没有做出行动,就会先被主家的人给处置了。

“赵兄殿试险些落入三甲之事,有不少人知晓。”

谢启来找赵疏桐就是为了告诉他这件事,王崖之所以找上赵疏桐,是因为赵疏桐殿试时那篇写的光鲜亮丽的文章,想要拉拢赵疏桐。

当时主考官户部尚书以文章华而不实为理由想要把赵疏桐放到三甲里。

皇上思考了许久说这是大同社会的景象,才把赵疏桐给放入到二甲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