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章 农家子科举路(五)(第2/3页)

柳氏又劝了许久,嘴巴都说干了,见安妮就是不改口,她终于死了心。

“相公,我、我想回娘家一趟。”

说罢,柳氏也不等安妮表态,就径直去收拾行李了。

安妮没有阻拦,眼睁睁看着柳氏收拾了一个小包,一个孩子都没带,自己出了周家。

柳氏会有如此反应,安妮早就猜到了。

柳家是齐县有名的富户,名下有十几间铺面,不能说齐县首富吧,也在商贾中排行前三名。

柳家有钱,但却没什么社会地位。

士农工商啊,再有钱,也不能正大光明的穿绸缎。

所以,柳家想改变自己的出身,可惜儿子不是读书的料,柳老爷便把主意打到了女儿身上。

柳老爷一共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就是柳氏。

当年柳氏刚满十二岁,县里出了一个十三岁的秀才。

柳老爷觉得这个山村出来的穷小子有潜力,便想把女儿嫁给周耀祖。

柳老爷精明,周敬先也不是傻子。

自家才十三就中了秀才,三年后,若是再考中举人,也才十六岁。

十六岁的举人,放眼整个省府也是极为罕见的。

到了那时,不知有多少好人家的女儿争着抢着嫁给他家耀祖呢,运气再好些,还能娶个官家小姐哩。

没必要早早就定下婚事。

柳老爷托人悄悄的给周家透了个信儿,结果没有回音,柳老爷就知道人家周家在待价而沽,失望之余,也就将此事撂下了。

三年后,周耀祖参加乡试却名落孙山。

外头便有人开始说他“伤仲永”,周家又实在没啥钱,连下一年的束都凑不齐。

雪上加霜的是,周敬先受了刺激,又病倒了。家里连抓药的钱都没有。

柳老爷适时凑了上来,又是帮忙找大夫,又是大方赠药,着实让周家人很是感激。

周敬先病好后,就托媒人去柳家提了亲。

周敬先当然不是因为柳家的些许恩惠就赔上了儿子的婚事,而是周耀祖的这次落榜,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让他看清了现实中举绝不是他想象的那么容易。

这次不中,下次还有可能不中。

但周家,真的没钱啊,根本供不起周耀祖。

娶了柳家的女儿就不一样了,柳家答应陪嫁柳氏一套县城的宅子,还答应每年资助周耀祖五十两银子用于读书。

赶考的时候,还会帮忙准备盘缠。

也正是靠着柳家的帮衬,周耀祖才能继续在书院读书,一而再、再而三的参加乡试。

但,这种情况也没有维持太久。

毕竟人家柳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没道理平白送给一个女婿挥霍。

尤其是柳家的二女儿也嫁给一个读书人,而那个读书人考过了今年的院试,成为秀才后,柳家就更不愿意再填补周家这个无底洞了。

这次周耀祖赶考,柳家就没有像之前一样爽快的出银子,柳氏接连去了好几趟,才勉强要了二十两银子回来。

但还是不够啊,所以周敬先才无奈的去跟族人借了十二两银子。

柳家愿意资助周耀祖,柳氏愿意下嫁,都是看中了周耀祖是个绩优股,想提前投资。

结果十几年过去了,周耀祖这个伪绩优股几乎要砸在手里了,柳家也好,柳氏也罢,其失望可想而知。

安妮甚至怀疑,柳氏这次回家,极有可能是跟父母商量和离。

柳氏毕生的愿望就是当官太太,眼见希望破灭,她绝不会甘心。

随她去吧,正好安妮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她呢。

下午,安妮便去了趟书院办理退学手续,并跟几位先生告辞。

“你学识还是有的,就差那么一点火候,我已经没什么教你了,你回去在家待些日子也好。”

先生对周耀祖还是挺可惜的,明明是个好苗子,平时看他也算努力,怎么就总也考不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