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第2/3页)

陆见这段时间已经将七七届的C语言给教授完了,手上带了两个研究生,现在清大里面人手比之前多了不少,陆见倒是不用继续上课了,只要带研究生就行了,还有就是时不时去上一些大课。

陆振团给捐给清大的二百万早就已经到账了,每个学院都想争取一部分资金,可是钱就那么多,再加上那个新生入学,学校的领导商量之后就将这笔钱直接都给花掉了,一部分用来修建一栋新的图书馆,还有一部分则是修建一栋新的实验室,剩下的则是用来维修宿舍和教室,他们这边又不少建筑都需要维修了。

当然捐建的实验室还有图书馆都会注明修建人的姓名,陆振团也算是在清大留名了。

一九七八年可以说是花国历史上巨变的一年,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那边18户农民搞起了生产责任制,这样就是以后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开始。揭开了花国对内农村改革的开始,大大解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变化了。

等到了十二月份的时候,花国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被召开了,也就是在这一次的会议上提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一系列的经济制度和措施,自此花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

这一次的会议很重要,包括了农业上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允许私营经济还有就是允许外商投资。

陆见在这个会议结束之后就联系上了远在M国的陆振团,告诉了他现在花国的变动,陆振团也非常激动,虽然他知道迟早是有这一天,但也没有想到居然这么快,立马就有意再回花国一趟。不过被陆见给制止了,毕竟上层的政策才下来,等真正实施下去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且陆见也知道等到1979年4月的时候花国就会开始设立经济特区,哪里才是他们这些外商的机会。

陆见也知道每一项政策都是有利有弊的,包括这些引进外资的政策,他们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模式等等,但也带来了污染、打击了那些国营企业,加速了不少企业的破产。但只有竞争才能让花国发展得更好。

不过陆振团还是有同陆见说了不好事情,他有意在郑陆大队的陆家找一些有天赋的孩子去给他帮忙,他已经打算好了,时候应该会在G省那边成立自己的公司。只不过他毕竟是M国人,大部分产业都在M国那边,以后肯定还是大部分时间在M国那边的,所以他需要有人在花国这边给他帮忙,当然这些人最好是陆家人,这也算是陆振团是对陆家那边的帮助的。

陆见倒是没有发表意见,直接一个电话打给了陆父,陆父也将陆二叔给叫了过来,三人在电话里面简单商量了一下,陆见对下面的那些侄子都不怎么了解。他倒是觉得自己四哥比较适合去外面闯荡做生意,他上面的三个哥哥都是农村人,性子都比较闷,并没有什么魄力和开创力,一辈子也就只是合适在自己一亩三分地努力了。

陆见四哥则是不一样,他这些年一直在各大城市里面跑动,倒是见识不浅,遇到的事情也不少,对各方面的事情都有些了解,倒是比较适合去给陆振团帮忙。

陆见的看法和陆父还有陆二叔的想法是差不多的,陆见二叔也就一个儿子陆建和,他已经是陆父定下来的接班人了,以后只要带领郑陆大队发展的,自然不能离开。陆家的第三代又太少小了,陆父的两个长孙还在读书,出来之后也有可能是国家干部,他们选择的专业也不是经济方面的。所以现在合适的人也就只有陆见四哥了。

当然这件事不是他们定下来还是要看陆振团和陆见四哥的,他们也就只是说一下罢了。陆父会提前问一下陆见四哥的意见,而陆振团这边陆见也会和他说一下。

元旦的时候陆见他们跑去光学研究所参加了光刻机还有蚀刻机的项目组的会议,会议上人很多,他们计算机研究所领头的是霍所长,他们这次也是要出不少力的,不过这次研究主要出力的人还是光学研究所这边的人,陆见他们主要负责的是控制程序这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