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进宫(第2/4页)

不少人都怀疑,是先帝时期曾有国子监改革,但因积重难返、动摇士大夫求学之本而作废。

如今崇奉帝并没放弃这一想法,打算以另立大学堂的方式,再次改革。

且太子似乎会在大学堂建立后,亲自入读,也有人猜测太子是否得了皇上青眼,皇上会不会之后也多听顺太子的意见。

但也有许多人嗤之以鼻:“让这太子能在太子位置上活过五年再说吧。”

俞星城并不知道这些皇家旧闻,问了肖潼才了解,如今的太子姓朱名嘉渊,其实是大明的第三位太子了。前两位太子,全都是因为某些罪名被处死,连贬为庶人的过程都没有,几乎个个都是猝不及防,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杀了。

目前还没有一个太子能像模像样的活几年,也不知道这位朱嘉渊能活到什么时候呢。

俞星城也问:“皇后不管么?”

肖潼:“……皇后去年发病,耳不能闻,病弱难起,连三大祭与二神祭都有时不能参加。”

俞星城心里大概懂了。宫中必定有许多旧事内情,使得皇帝如此对待自己的儿子。怪不得俞老太君说起小燕王,却不认为他是外甥就能远离权力中心——皇帝对小外甥的喜爱,远胜于对自己孩子的喜爱了。

就在他们每天上值报到,无事可干只能打杂的时候,伐倭大军也终于归来,浩浩荡荡的水师停靠在天津口岸,而伐倭总兵带领亲兵与尚夕擎一同,班师回朝。

俞星城与百官一同站在太和门内的广场上,乌压压无数官帽,她只遥遥望见了旌旗飘扬,骏马与装着朝贡品的马车驶入太和门,她距离那队伍仍然很远,终于看到了队首的尚夕擎。小燕王作为迎队者,从永定门开始一路伴在尚夕擎身侧。

他身穿琉球国服饰,将头发束做小冠,身形单薄瘦弱,脖颈细直,坐在金饰白马上。

俞星城看到他下马登上台阶,皇帝站在太和殿前,太子似乎就立在他身侧,皇帝似乎一抬手,总兵大人与尚夕擎从石阶左右登上,跪到皇帝面前再拜。

仙官的法术放大了他们说话的音量,俞星城在此处也能听出皇帝口吻中的喜气,司礼监掌印太监诵读诏令文书,而后是钦天监的敕文。

但显然国师并不在皇帝身侧,也不在朝臣之中,他的敕文紧接着皇帝被诵读。

文中是说倭妖侵明,是对神权的挑战与蔑视,而皇帝下令伐倭,更是圣主所期望的,皇帝此举有神授且更能使得圣主得到更多泽福,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落款是国师。

或者说,如果国师代表沟通圣主,获知天意,这篇敕文代表天意神权,竟然在皇帝之后才被诵读,估计世界上目前一个强盛国家都是不可能见到的景象。反而是只能在大明这样的世俗国家才见到了……

而且文中也谈及“皇天嘉之”。“皇”在“天”之前……吗?

紧接着又是一封皇帝的诏令,谈及的是对总兵的赐赏与对尚夕擎的承认。

封尚夕擎为倭国尚庆王,另设大和都司辅佐尚庆王,都司下设立四卫,数座千户所百户所。

俞星城站在群官中垂头听令,心中却懂了。

皇帝终于做出了决定,作为大明第一块不接壤的海外领土,皇帝不打算像以前那样只接受朝贡,他愿意付出大量的兵力人力,也想要掌控住倭国。

天皇制度被废除,尚夕擎只是被封王,甚至不能拥有兵权。而且都司是大明的军民合一的边防机构,设立都司就说明最起码要有上万兵力会派遣到倭国。

虽然掌控倭国并不是依靠殖民行为,但倭国未来必定会像英属印度一样,有大量大明百姓去倭国居住办厂。

而对尚夕擎来说,表面看起来他从琉球王国的王,成为了日本全境的倭王,但实际上,他连掌控琉球王国的实权都不具备了。在大明之下,琉球王国想要独立就更不可能。只是如果尚夕擎想要拯救下自己的国民,琉球王国作为航运必经之地,将会因为这机遇更加繁荣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