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分析(第3/4页)

穹苍思忖片刻,自言自语地说了句:“一个能将情绪控制得那么冷静的人,为什么会做出风格如何疯狂的策划?”

违和,是的,是挥之不去的违和感。

李凌松是可以用“实验观察”为理由,去解释自己的任何犯罪行为,然而穹苍找不到他各种行为间的逻辑性。

情感缺失,不代表一个人会容易冲动、思想偏激,甚至有可能恰恰相反,这种特性会铸就出一个极度克制、过分冷静的人。同时文化跟修养,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习惯。

李凌松作为相关专业领域里的权威人物,彬彬有礼、受人尊重。他用了大半生的时间,去探究人类这个社会群体的特征,将自己融入进去,又是怎么会突然对“摧毁一个人”这种课题感兴趣呢?

人类的心理,本身就带着自私与脆弱,他不应该是最清楚的吗?

退一步说,如果,他真的在偏激地进行这项学术实验,以他的性格,应该要更加严谨。

选择目标、制定计划、控制变量,等等等等,他都会做到万无一失。

那他就不应该给韩笑寄送自己的手写信。不应该对实验对象,倾注过多的感情。

他应该是以,上帝的视角,旁观的心态,不带任何私心的,欣赏这场人为的命运。

然而不是。

穹苍能感受到幕后人强烈的情绪。

何川舟略微沙哑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李凌松说,他是想知道,一个人离犯罪的距离究竟有多远。这是很多社会心理学家都想研究的课题,只不过他相对而言没有道德障碍。”

穹苍听到这句话,大脑反而清明起来。

她闭上眼睛,放缓呼吸,将自己沉浸到一个绝对平静的状态里。

她自认也是个相当理智的人,如果,刨除掉所有的杂念,她现在就站在李凌松的位置,要开始策划这项实验了。

这是值得她追求一生的课题,是她学术领域的终点。

她要从挑选目标开始。

“控制变量,是试验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算是社会心理实验,也会先利用各种测试进行目标筛选。李凌松的这个试验里,变量是什么?不变量又是什么?范淮、丁希华、韩笑、薛女士之间,有着什么不可替代的共同点,或者变动的关联点?”

共同点有,但是太少。这些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喜好、性格、智商,乃至是意志力。

如果是穹苍,她不会把这些人圈在自己的实验目标里。太过混乱,她不知道能从这些人身上看见什么。

穹苍睁开眼睛,说:“当我被拘捕,罪行暴露的时候,我一定要向所有人展示我这项‘伟大’的研究。毕竟我为它耗费了那么多的心血。我会向世人介绍、炫耀、公布结果。我要在万众瞩目中,承受所有人的争议,为心理学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何川舟沉默。

穹苍问:“李凌松有向你提过他的实验计划吗?”

何川舟声音很轻:“没有。”

“你现在去问他的话,他一定能给你答出来,毕竟他很聪明。”穹苍用手指抵着自己的下巴,视线虚虚地落在前面的电视柜上,“但是,我觉得他说的不是真的。”

何川舟:“那你认为应该是怎么样?”

穹苍身体往后一靠,表情凝重地摇了摇头。

见她没有要开口的意思,贺决云只能人工为她传递信息:“她刚刚摇头了。”

何川舟说:“她什么时候点头了你再告诉我一声。”

贺决云顿了顿,百思不解道:“你们就不能开个视频?!”

何川舟:“……忘了。”

贺决云正要为这两个女人与众不同的大脑发出一声感慨,肩膀上重了重,穹苍几乎是半靠在他身上,对他道:“你给我看看薛女士年轻时的照片。还有另外几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