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九首)(第4/7页)

[6]“燕燕”,双燕。《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

长亭怨慢

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爱之[1]。

渐吹尽枝头香絮[2],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3]。日暮,望高城不见[4],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5]。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6]。

[1]《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语,只有“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序所引诸语均出庾信《枯树赋》。

[2]以柳起兴,以梅(红萼)结,与《一萼红》词,以梅起兴,以柳结,作法相似。

[3]本文和序的联系,只以上数句,在全篇看似插笔。“此”字出韵。温庭筠《李羽处士故里》:“花若有情还怅望。”

[4]何逊《日夕望江山寄鱼司马》:“日夕望高城,耿耿青云外。”欧阳詹诗已见中卷苏轼《南乡子》词注[2]。秦观《满庭芳》:“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5]唐韦皋游江夏,与姜家小青衣玉箫有情,约以少则五载,多则七年来娶,因留玉指环一枚。八年不至,玉箫绝食而死,以玉指环着于中指而葬。后韦晚年镇西川,得一歌姬,亦名玉箫,观之,乃真姜氏之玉箫也,而中指有肉环隐出,不异留别之玉环也。详见《云溪友议》卷中“玉箫化”条。本篇序文虽明言敷衍六朝人语,审其词意是怀人之作,说详夏承焘《白石怀人词考》及《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6]并州,今山西一带,古代出产好刀。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暗香

辛亥[1]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2]。

旧时月色[3],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4]。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5]。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6]。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7],夜雪初积。翠尊易泣[8],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9]。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10]。

[1]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

[2]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以下数句皆回忆前事,起笔明点。温庭筠《经故秘书崔监扬州南塘旧居》:“唯向旧山留月色。”周紫芝《清平乐》:“月到旧时明处,共谁同倚阑干。”

[4]贺铸《浣溪沙》:“玉人和月摘梅花。”

[5]梁何逊有《早梅诗》,一名《扬州法曹梅花盛开》。杜甫《和裴迪》:“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这里将何逊来比况自己。

[6]“竹外疏花”用东坡诗,见下注[9]。“香冷瑶席”指在范成大席上赏梅花。

[7]“寄与”出陆凯《寄范晔》诗,见中卷秦观《踏莎行》注[4]。寄赠梅花更早的故事见于《说苑》:“越使诸发执一枝遗梁王。梁王之臣曰韩子,顾左右曰:‘恶有一枝梅乃遗制国之君乎!’”《初学记》卷二十八引刘向《说苑》,今本无此文。

[8]《绝妙好词》及洪正治本《白石诗词》,“泣”并作“竭”,词意盖本周邦彦《浪淘沙慢》“翠尊未竭”;各本多作“泣”。用“泣”或“竭”,就句意论并可通,如黄孝迈《湘春夜月》“空尊夜泣”,亦即此句之意。且“易泣”“无言”,对偶亦工。

[9]“长记”以下,又记往事,与起首相应。苏轼《和秦太虚梅花》:“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东坡此篇中还有“西湖处士”“孤山山下”等句,盖姜句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