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十三首)(第4/5页)

[1]“星河”,银河,到秋天转向东南。

[2]“何其”之“其”,语助词。见前苏轼《洞仙歌》注[8]。

[3]“翠贴”“金销”云云,用金翠的莲藕花样作衣上的妆饰,为下句“旧时衣”的形容语。

[4]《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旧家犹言从前,家为估量之辞。”其所引例中即有本句。

永遇乐

落日熔金[1],暮云合璧,人在何处[2]。染柳烟浓,吹梅笛怨[3],春意知几许[4]。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5]。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6]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7]。铺翠[8]冠儿,捻金雪柳[9],簇带争济楚[10]。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11]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熔金,状日光。杜牧《金陵》:“日落水浮金。”李德裕《重忆山居》六首之二《泰山石》:“沧海似熔金。”廖世美有《好事近》词:“落日水熔金。”未必为此句所本,亦可互参。

[2]江淹《拟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碧,青玉,名词;碧云之碧用作形容词。“璧”字意近之,不必青色。王安石《东阳道中》:“浮云堆白玉,落日泻黄金”,与此首联相似。

[3]《乐府杂录》:“笛者羌乐也,古有《落梅花》曲。”

[4]“几许”,多少,意重在少,言春意尚浅。参看前录欧阳修《蝶恋花》注[2]。

[5]这里“次第”,用法与下《声声慢》的“次第”稍有不同,言转眼恐有风雨(见《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今值元宵喜晴,岂可虚度,反跌下文“辞谢”“不出”意。

[6]“中州”,汴京。

[7]以元宵佳节为重。三五本指望日,见《礼记》。古诗“三五明月满”。这里指正月十五日。

[8]用翠鸟羽毛作妆饰,“铺翠”似即后来的贴翠、点翠。

[9]《宣和遗事》前集“元宵看灯”:“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少刻京师民有似雪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下看灯。”《武林旧事》卷二:“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雪柳以缯楮为之(见《岁时广记》卷十一)。捻金者,加以金饰。参看下卷辛弃疾《青玉案》注[6]。

[10]“簇带”,犹言插带,宋时俗语。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说茉莉花,“妇人簇带,多至七插。”“济楚”,齐整。今安徽语曰“俏楚”,盖声音之转。

[11]“见”,语助词。“怕见”,犹云怕得或懒得。(《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

声声慢[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4]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6]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7],怎生得黑[8]。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9],怎一个愁字了得。

[1]多用叠字,亦暗含本意。今录本的文字句读,从张惠言《词选》。

[2]用许多叠字,前人多赞美之,宋人已然,见张端义《贵耳集》卷上、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称为“公孙大娘舞剑手”,“创意出奇”;后来亦有评为并非高调者,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评价太高,或不必恰当。但这叠字,看来像白话,实“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说见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

[3]“将息”,犹现在说“将养”“休养”。

[4]“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前录《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