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十九首)(第4/8页)

[4]“捋青”,摘取新麦。“捣麨”(麨音炒,炒麦),将麦炒干后捣成粉末。汉桓帝时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东坡词》傅注:“青者已足捋,而枯者可为麨矣。”以久饥得饱,故曰“软饥肠”。软有慰劳意,以酒食相慰称“软脚”。《海录碎事》卷六“酒门”:“玄宗幸杨国忠第,出有饮饯,还有软脚。”(引《开元传信》,当是《开天传信记》)又“宴会门”:“郭子仪自同州归,诏大臣就宅作软脚局,人率三百千。”(引《大唐遗记》)这样说法至宋时还有,本词作者有《盐官部役戏呈同事兼寄述古》诗:“耐寒努力归不远,两脚冻硬公须软。”

[5]“问言”有慰问之意,当系作者自谓。下片写夏收季节,久饥村民,生活转好,又在期待收成的种种情景。

簌簌[1]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2]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3]。

[1]“簌簌”,形容枣花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元稹《连昌宫词》:“风动落花红簌簌。”

[2]“牛衣”,编麻或编草披在牛背上的。《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这里只不过说卖黄瓜的,衣衫蓝缕。

[3]下片就自己来说。野人,乡下人,即农民。日高人渴,应该是很想喝茶,却用“漫”字。漫者,随随便便,并无“很”“甚”等字义,这里有“胡乱”的意思。正因十分渴,胡乱地想喝点水,所以不管那个人家,就去敲门借茶,即所谓“漫”也。作者有《偶至野人汪氏之居》一诗,其首句云“酒渴思茶漫扣门”,与本篇正同,诗意自分明。词分为两句,将“漫”字用在上句,作为思茶之形容,便觉得不大好懂,其实意思完全一样。皮日休《闲夜酒醒》:“酒渴漫思茶。”盖即东坡诗词所本。

软草平莎[1]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2]。日暖桑麻光似泼[3],风来蒿艾气如薰[4],使君元是此中人[5]。

[1]“莎”,莎草,音蓑。

[2]《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两人以二耜并耕,叫“耦耕”。“何时收拾耦耕身”,身在宦途,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作者平素深慕陶潜,亦即陶诗《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意。

[3]“光似泼”,明如泼过水一般。

[4]“薰”,蕙草,一名铃铃香。《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本是名词,后来亦转作形容词,如前欧阳修《踏莎行》注[2]引《别赋》“陌生草薰”。

[5]作者常说他自己是农夫出身,如《题渊明诗》:“非余之世农,亦不能识此语之妙也。”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2],萧萧暮雨子规[3]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4],休将白发唱黄鸡[5]。

[1]元丰五年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县),时与医人庞安常(名安时)同游,见《东坡志林》卷一“游沙湖”。蕲(音祈)水,今湖北浠水县。

[2]杜甫《到村》:“碧涧虽多雨,秋沙先少泥。”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3]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暮雨萧萧郎不归。”子规,杜鹃的别名。

[4]“溪水西流”已见序文,此句当为写实。但“门前”云云,亦有所出。《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记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就走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又晚唐周朴《董岭水》诗:“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东坡志林》卷一引此句作“君看流水尚能西”,君指友人,当是赠庞的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