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四首)(第2/2页)

[5]烛油倾泻,如人流泪,称烛泪。杜牧《赠别》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1]。从别后,忆相逢[2],几回魂梦与君同[3]。今宵賸把银[4]照,犹恐相逢是梦中[5]。

[1]“舞低”“歌尽”,极言歌舞酣畅,亦不必是一桩事,一日之事。杨柳下连楼台是真景;桃花下连歌扇,是扇上画的,对偶中有错综。

[2]“相逢”指初见时,所谓“当年”,即上片云云。

[3]话虽这样说,梦见与否,有多少次,如何光景,都不曾说,句意很含蓄。“同梦”字面出《诗.齐风.鸡鸣》“甘与子同梦”。“与君同”者,仿佛那人真的来了,有疑梦为真的感觉。

[4],音公,车毂口上所用,《说文》十四篇上:“车毂中铁。”其形状外圆内方。屋壁的妆饰品形似之,亦叫。班固《西都赋》:“金衔璧,是为列钱。”转为灯的同义语,约始于六朝。见《文选》卷十六《别赋》“冬凝兮夜何长”下,李善注引夏侯湛《灯赋》。至音读的转入“江阳”韵,殆在更后。兰、金、银等,六朝唐以来诗文中常见。如王勃《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银夕映。”

[5]杜甫《羌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均为此词句所本,见《野客丛书》卷二十。两“相逢”是本篇下片的转折关节所在。第一“相逢”实是初逢,第二“相逢”应是重逢,却同用这“相逢”字。回忆本是虚,因忆而有梦,梦也是虚,却疑为实。及真的相逢,翻疑为梦。上句“賸把”,与下句“犹恐”口吻呼应。“賸”,亦作“剩”,犹“惟”也,说见刘淇《助字辨略》。“賸把,尽把也。”(《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意谓“只管把光明的灯火来照,却怕它还是梦”,有点担心,妙得神味。然清灯一点,不是繁华,见今昔之不同,喜极而含悲矣。上片单纯浓深,似乎板重;下片用回环的句法,淡远的笔调,将悲喜错杂的真情迤逦写来,就把上面的浮艳给融化开了。此篇笔意极细,承用杜诗,却非抄袭,意境略近司空曙,亦在同异之间。若仅从诗词分疆上着眼,似乎只是二者体裁风格一般的区别,那样说法还觉得空泛一些。

少年游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1],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可怜人意,薄于云水[2],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这[3]番同。

[1]传为卓文君作的《白头吟》:“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2]行云流水,一般作为一种比喻。本词上片却分为两,仿佛行云不如流水。这里又合并了,说人情之薄既不如流水之“终解相逢”,亦且不如行云之“犹近梦魂”,有意分作三层,加倍渲染。近人夏敬观评这词,云作法变幻。

[3]这个之“这”,本作“者”,是代词。唐以来已有借用“这”字的。“这”原音彦,本义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