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朝争2(第3/6页)

“如今明知证人全死,此案有疑,却懒职怠政,不肯深查,此为三罪。”

“谢大人乃刑部尚书,掌管刑部,刑部如今上下却弊端百出,谢大人难辞其咎,儿臣愿领罚,但整顿刑部,势在必行。此三罪虽集中于秦氏案,却能管中窥豹,知刑部平日办案风格,此乃危害社稷之事,还请父皇上下严查,绝不姑息!”

李蓉一句一句陈述下去,刑部之人脸色渐渐难看起来,李蓉叩首在地上,平静道:“而秦氏案,儿臣既然插手,便不会放下,请父皇再给儿臣二十日……”

“不可……”

朝臣纷纷嚷嚷出声,还未说完,就听李蓉一声大喝:“二十日后,若本宫当真查不出什么,便足以证明秦氏案并无冤屈,是儿臣胡闹,儿臣自愿领罚,愿被逐出华京,自回封地,再不入京!”

自回封地,再不入京。

这对于一个公主来说,便是彻底被驱逐出权力中心,一生再没有回头路可走,相当于是一种变相的削贬流放。

所有人沉默下来,上官旭皱了皱眉头,有了几分不忍:“殿下……”

“求父皇恩准!”

李蓉跪在地上,大喝出声,李明看着跪在地上的女儿,神色莫测,许久后,他终于出声,声音中带了几分喑哑:“既然平乐公主愿以逐出华京为赌,朕就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只是你冒犯刑部在前,为防止你再惹事,查案期间,你便在北燕塔内禁足,抄抄佛经,修生养性吧。杖责就免了,毕竟是个姑娘家,三十丈下去,这不是要你的命吗?”

李明说着,抬头看向谢兰清,颇有些疲惫道:“谢大人,您看如何?”

谢兰清皱着眉头,李明提醒道:“其实平乐有些话说得也不无道理,刑部这些年做事是有些太过古板了。”

李明这话便是一种变相的威胁,谢兰清如果继续说下去,他便要开始借着理由发落刑部。

谢兰清听明白李明的话,恭敬道:“微臣只是臣子,此事应当由大家一致商议,陛下决定。”

李明点了点头,抬眼看向众人:“你们觉得呢?”

没有任何人说话,李蓉跪在地上,静静叩首不言。许久之后,一个含笑的声音从下方传来,高声道:“陛下,微臣以为,如此再好不过了。”

这话让所有人集体看过去,李蓉也偷偷侧目,看向发言之人。

却见发言之人站在朝堂后方,竟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那人生得极为年轻,眉眼似乎是天生带笑,便多了几分风流味道,与那一身官服格格不入,在这朝堂上扎眼得很。

李蓉瞧了片刻,便认出来人,随后就听礼部尚书顾子道低喝了一声:“崔玉郎,你发什么疯?”

年轻官员手持笏板,笑意盈盈:“顾大人,微臣说是心里话呀。您看,殿下该罚的也罚了,秦家人行刑时间也没推迟,殿下身为公主,用一身前途求保一个将门,有何不可呢?若秦家人有罪,殿下也没耽搁什么,若秦家人无罪,那殿下可就是积了大功德啊。这样有利无害的事,不是极好的吗?”

崔玉郎说着,笑着跪下去,叩首道:“陛下,臣认为公主所言甚是,请陛下开恩,纳公主所言。”

崔玉郎开口之后,没多久,一个年轻官员走出来,闭眼就跪了下去:“求陛下开恩,纳公主所言。”

而后三三两两,便有几个官员走出来,人数虽然不多,但跪在那大殿之上,便仿佛有了一种无声的力量。

李明看着那些人,许久后,他看向一直站在旁边的李川:“太子觉得呢?”

“儿臣……”李川似是为难,许久后,他终于道:“儿臣全听父皇的。”

“既然如此,就依公主所言吧。”

李明淡道:“今日起,平乐公主禁足于北燕塔,抄佛经一百篇,为太后祈福,彰显孝意,下朝后就直接过去,需要的东西让下人去拿。而秦家人行刑日期不变,暂由公主看管。刑部上下整顿,精简流程,精简之后整个办案流程给朕递个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