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万古,风月长空(第2/3页)

这样子竟然过了五天五夜,他感到眼睛无比刺痛,用手揉着眼睛,等他把手放开,看见手指上粘了一根睫毛。

“呀!原来还有睫毛这东西!为什么以前不知道呢?”

突然,龙树菩萨震了一下,连这么近的睫毛都从未看过,谈什么西方净土?他随即跳了起来,原来西方净土不在另外的遥远之地,而在眼前,只是我们看不见罢了!佛陀与十方诸佛没有分别,净土与娑婆又有何二致?他深刻体验到佛陀的慈悲,在这个眼前的世界,佛是把自己的光辉隐藏,爱护我们一如睫毛护着眼睛,只是我们看不见呀!

于是,龙树大声地说:“佛法是在提升生活的智慧,是为生命的希望而存在,在现世里有智慧、有希望,正是走向净土的道路。”

龙树菩萨后来成为大乘八宗共同的祖师,被称为“释迦第二”,他所著述的《大智度论》、《中论》、《十住毗婆要论》,对大乘佛法影响至深。他后来八宗俱弘,与这一根落下的睫毛关系非常密切。

龙树菩萨的顿悟是很有禅味的,禅宗叫人“看脚下”,就是希望习禅的人以明见心地为要,应该一步步踏实前进,不要寄望那遥远的净土,这不是禅宗反对佛国,而是佛国正在脚下!这也是清凉文益禅师说的:“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在这污浊的世界如果毫厘有差,净土或者佛性,就是天地悬隔了!

庭下苍苔有落花

宋朝有一位酒仙遇贤禅师,顿悟以后每天喝酒唱歌,用歌颂来教化道俗,警醒人应该照看眼前,他的诗歌别出一格,都是醉后的歌颂,也是自性的天然流露,他唱过这样的句子:

扬子江头浪最深, 行人到此尽沉吟; 他时若到无波处, 还似有波时用心。

——在无波的净土,与有波的五浊恶世都是同样的用心;在自性开悟时,与未见性时同样的努力!

贵买朱砂画月, 算来枉用工夫; 醉卧绿杨阴下, 起来强说真如; 泥人再三叮嘱, 莫教失却衣珠。

——这世界的人多么奇怪,用很贵的朱砂画月,月是无法描绘的;在杨柳树下醉卧就很好了,偏偏爬起来向人说什么真如!这就像随时会毁坏的泥人,再三叮嘱别人不要遗忘了衣服里的珍珠呀!

他也唱过这样美丽的句子:

长伸两脚眠一寤, 起来天地还依旧; 门前绿树无啼鸟, 庭下苍苔有落花!

我们眼前的睫毛、衣服里的珍珠、身心中的明月,都是此有彼有,此空彼空,不要起什么分别呀!

酒仙遇贤禅师虽不像寒山拾得那么有名,他的诗却不比寒山拾得逊色,他的神异事迹很多,《指月录》里说他“生多异样,貌伟怪,口容双拳,七岁尝沉大渊,而衣不润,遂去家。”他因为欢喜饮酒,又号“酒仙”。想一想,一位张开嘴巴可以容下两个拳头、满身酒味、一早到晚唱歌的禅师是一幅什么光景?

我最喜欢他歌里的一段:

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 一点动随万变,江村烟雨濛濛。 有不有?空不空?苽篱捞取西北风! 生在阎浮世界,人情几多爱恶; 只要吃些酒子,所以倒街卧路。 死后却产娑婆,不愿超生净土, 何以故?西方净土,且无酒酤!

彻悟以后的酒仙遇贤禅师,说他死后还要来这个爱恶交杂的阎浮世界,并不想去净土投生,原因是在净土里没有卖酒。他说,一味地在那里争执有不有、空不空,就好像用勺子想捞取西北风一样不可得。这首诗歌的重点是“一点动随万变”,若能抓住那一点,空与有、净土与娑婆有什么可以争论的呢?

万古一朝,一朝万古

不过,我们要知道酒仙禅师的饮酒唱歌是一种应机教化,那是因为人常常犯有一种毛病,就是认为超越不凡的人生境界必须向遥远的虚空去求,故而忽略了在平常中就有不凡、在红尘中也能有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