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车船之争(第2/3页)

然而究其根本,依旧是各顾各家,不可能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促成革新。

相比之下,楚国是在发展之初,就用发展权,将各家的一部分私权“贷”了出来,所以才有现在的政令通畅,虽也有挺而走险的私下交易,但至少在楚国,朝廷是真的在严查严打的,而不像其他诸侯,必须睁一眼、闭一眼。

来自遥远北方的两个亿,也令楚国的真气船、真气列车计划,启动资金宽松了起来。

白图在带着朝臣们“体验”之后,各方意见其实有不小分歧——毕竟这和试验枪炮不一样。

枪炮的话,将领们只要看哪种更实用、性价比更高就可以,然而真气船、真气列车计划,却关系到楚国的发展重点,并不是能够普通比较的。

最终相互妥协着达成一致的结果,就是初期铁甲舰规模,被砍了不少。

原本白图的计划,是先建一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其他先用铁包木的驱逐舰、护卫舰,纯木质的运输船、炮舰暂代,协同组成舰队。

战列舰也就是一般所说的“铁甲舰”,高吨位、大口径武器、厚装甲,相当于风帆主舰的进化版;巡洋舰则是相对的小一些、火力轻一些,并且装甲也薄一些,但航行速度更快,也更适合远航,楚国海军内部,之前也有这种称呼方式。

不过即使是巡洋舰,只要是真气装甲的巡洋舰,排水量也比现在木质主舰大了两三倍,以楚制计算能有五千吨左右,要知道楚制一吨可是相当于后世2.5吨……只是没有“铁甲舰”那种动辄两万吨排水的气势。

最终在一番争论之后,哪怕“舰队派”有白图力挺,最后也依旧被说服,编制削到了“两个巡洋舰,其他以铁包木的真气船代替”的程度。

另外对于加大炼钢量,参与试验的臣僚们没有任何意见,一改之前反对的态度,只是想要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铁路上。

白图也看了出来,主要因为是……人都有私心!

虽说现在海路的收益,在楚国也已经肉眼可见,但是大部分士族的根基,终究是在内陆。

因此两者之间衡量的话,他们希望铁路铺起来,更不是去搞什么远洋计划。

无论远洋计划、还是铁路计划,收益最大的一方肯定是楚国的国库——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

不过区别是在此之外,远航方面的收益项目、部门,基本都是江东世家把持。

虽说江东是楚国龙兴之地,但江东世家吃的红利,也早就已经令人眼馋,又怎么会愿意楚国的力量,继续投入到海上?

要投入……也得大家的手都伸过去,再来投入!

对此白图也没有强行纠正……

虽说有私心,但也没有损害楚国什么利益,先发展哪一块的问题而已。

包括鲁肃,在船舶上也有份额,但一样倾向于优先铁路,将楚国内地各大城先勾连到一起!

毕竟目前来说,海外扩展的部分,收益对于楚国内地来还只是“零头”。

而且更重要的是,鲁肃从铁路、真气列车中,看出了突破前汉巅峰的希望!

前汉时候,逐匈奴于漠北,封狼居胥,一直追着匈奴主力到了后世贝加尔湖一带……

当时前汉的疆域,也达到了空前广阔的程度,不过后来随着国力的衰退,军队只能渐渐收回来——毕竟以如今河朔、漠北的气候,不利于农耕,国力强盛的时候,大可以将运粮线展开驻军,然而国力稍弱的时候,就只能放弃没有产出的土地。

这点在“阔过”的汉唐两代,表现得尤为明显,巅峰时疆域与平时的疆域判若两国。

东汉中后期,甚至连“西域都护府”,都已经无法维持,降格为“西域长史府”,地图面积看起来很大,但实际上对西域控制力十分有限——看行政级别就能明白,西域都护府好歹是凉州刺史部下属,而西域长史府已经是敦煌郡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