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第2/3页)

“所以我在科研所随便找了个小实验室,让他们过去了。工资,也就第一个月万五,剩下的劳工合同,开销由科研所那边给了。”

这群人辞职后才发现竟然被王临海骗了。

说好进燕大的实验室,工作几年还可以拿编制!结果就用个海山区公立老破小研究所打发了。

大夏天的,这个科研所的实验室,居然连散风都还要靠大风扇。

现在是2015年的燕京,谁他妈能想到,全燕京还能找出月薪就3500的研究所?

只是不接受王临海的安置,他们也没地方去。

其他实验室不会要这种实验半路跑掉、背信弃义的小人。学术水平不行没关系,都是年轻人,还可以慢慢教;做人的水平不行,这他妈可是改不掉的。

直接辞职不干,不行。

来之前签了合同,对于这种“负责教学、培育员工”的地方,他们这些“员工”干不满年限就走了,还需要给研究所赔钱,一人二十万。

这些科研狗悔不当初。可惜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

李东伟不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虽然人是他挖的,但是他自己也是看不起这样的行为的。

“你比许宣强多了。新论文,能投稿什么期刊?CNS能上不?”

李东伟并不关心实验成果到底是什么,怎么做出来的。

不能发表到SCI期刊上的论文一无是处。

王临海不禁面露难色:“说实话,我们这个,属于在原论文的基础上推进了一步,进步当然是有,但是登CNS有些难……不过登SCI二区期刊,应该没什么问题。”

因为造血干细胞扩增上了《科学》的封面,如今又成了业内的热门课题。

热门课题的坏处是,研究HSCs扩增的实验室变多了,竞争压力也变大了;好处是,论文反而更容易过稿了。

李东伟道:“也行。继续努力,论文多,我才好帮你们要经费啊。你看乔御,一篇CNS,直接从学校要了五百万呢!”

他的鼻腔里发出一声嗤笑似的冷哼。

王临海笑着说:“只是运气好罢了,但是人总归不可能一直靠运气的。”

……

……

八月,李东伟实验室的论文刊登到了《生物化学杂志》上。这是一本影响因子4.0的期刊,也是ACS(美国化学学会)的老牌期刊。

该论文依照乔御原论文的思路,成功把时间从6周缩短到了28天,进步巨大。

通讯作者李东伟,一作王临海。

因为引用过程较多,李东伟只能不情不愿地在引用那里加上了乔御的论文。

不过科研本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引用他人成果,是非常正常的事。

如今的生物学界,但凡做HSCs体外扩增的,十篇论文里,有8篇都在引用乔御的论文。

以至于乔御如今每天都能听见系统清脆动人的提醒。

“恭喜宿主论文被早稻田大学山下教授引用,积分+50。”

“恭喜宿主……”

之前发表数学论文,乔御的引用量是0。

这并非他的问题,某位著名的华姓学者曾经说过:“如果一篇数学论文,被引用太多次,那就证明这个成果还不够重要。”

真正优秀的数学论文,是一般数学家看不懂、以至于要在此基础上研究多年,才能更进一步的。

而之前发表的生物论文,也没能引起什么水花。

每年在SCI期刊上发的论文这么多,恰好有人和他研究方向相同、又恰好需要这篇论文的概率,是十分渺茫的。

以至于在刊登了这篇CNS论文后,乔御才知道,原来被引用论文也会加积分。

发表论文期刊影响因子越高,乔御挣的积分也就越多。

从八月开始,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出现了井喷。

毕竟做实验也是需要时间的。

“按照这个速度,我很快就能还清欠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