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第3/5页)

这车厢也是新造的:底盘与车轮都是铁制,底盘以上的车厢厢壁、门窗和座椅之类,都是木制的。车厢分成两种,一种是坐席。坐席里是对面对的八排座椅,可以坐上三十余人。

另一种是站席,和坐席车厢一样大,但从里面出来了至少六十几人。人人都面露兴奋:毕竟这是人生头一回,不用步行或是骑马,坐着站着就能抵达目的地,沿路还能欣赏风景。

等到这车上乘客一百余人从车厢里下来的时候,留在桃源寨等待的乡民们终于震惊了——

“竟然运来了这么多人?”

“以前那马车,马车的时候,不是说也可以载人,能载几个来着?”

“三五个吧?我以前见过,就是拴在货运前头的一座油壁小车。”

“这竟然运了……百来号人?”原先质疑“大家伙”的人实在是很想把自己原先说过的话再吞回去:这种蒸汽机车和马车比起来优势很明显:虽然它没有快上很多,但是它载人和载货能多很多很多啊!

“看,这位……难道不是武元县的县令袁老爷?”

“是的……哎呀,贾三爷也在!贾三爷,贾三爷——”

登时有那眼尖的认出了从站式车厢里走出来的贾放,一群人像是见到了亲人似的一起挥手跳跃。

贾放这次拉了武元县的袁化来给“大家伙”站台,但很显然这效果没有他自己出面来得好。袁化只能微微苦笑着站在贾放身边——他刚才自矜身份,是坐在坐式车厢里过来的,一路上自然是威风凛凛。

但是很明显却得不到贾放那样“与民同乐”的效果。袁县令赶紧自省。

贾放却随手塞给袁化一条新的帕子,请袁老爷擦擦脸。

他从小园工业园订购而来的这些车厢,都是工艺成熟的成品,拉来了就用的。但是考虑到桃源寨地区较之北方,气候温暖,因此没有安装玻璃窗。

这次贾放亲自乘坐,感受了一下,在车上的时候不觉得,只是感觉有阵阵白汽扑面而至。待到地方了下车,贾放才发觉,脸上都是细细密密的黑灰。

使用煤炭作为动力来源,必然会造成对大气和环境的影响——这是长久以来一直使用沼气作为能源的桃源寨乡民从未体会过的。将来必定有人会对此提出异议,这倒也在贾放的意料之中。

但是只要能够发现问题,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铁道两边的隔离带遍植绿树,一定程度上能消减噪音和废气的影响。另外在蒸汽机车的烟囱出气口处增加滤网或者沉降装置,也许能够减少粉尘一类的污染。

只要用心,贾放相信他能将这“世外桃源”的环境保护得很好。

县令袁化到了地头,小心翼翼地擦过了脸,惯例轻咳了两声,准备开口说两句。咳过才意识到身边有官位比他更高的,袁化连忙让着贾放。

贾放却笑道:“各位,刚才见识了这机车头载人的能力,运货的能力怕是还没见识到吧?”

桃源寨的人们一听,便都很有眼力劲儿地跟着起哄,表示要看“大家伙”运货。

顿时便有车站的工人上前,将车后挂着的两节客运车厢换掉,改挂上货运车厢。登时桃源寨内部的运货小铁路上,有车驾将一袋一袋的水泥拉了过来。

水泥厂成了第一个尝鲜吃螃蟹,尝试使用铁路货运的商家——谁让水泥厂有贾放的股份在呢?

自从第一袋水泥被运进货车车厢之后,桃源寨的居民就开始计数——一五一十,十五二十。水泥厂的水泥自有规格,一袋是二十斤。

第一车装了一千袋,乡民们算算,暗自咋舌,毕竟这已经两万斤了。

谁知第二车继续装了一千袋。

“我听说啊,这‘大家伙’本身自重也就两万斤上下,叫它拖比自己还重的货物,这……这真能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