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第3/5页)

“当初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贾放对身边的水宪说,“我曾经想铺一根铜线,从稻香村一直接到桃源寨来,谁知无论我用多长的铜线,一进缩地鞭,那铜线立即就到了头。”

水宪便点头道:“那么‘缩地成寸’是有道理的,你在那缩地鞭中行走,感觉只有三十余步,但实际上跨越了三千里的距离。你觉得缩地‘成寸’了,但是你手中的铜线却缩不了,自然撑不了三千余里的长度。”

他又伸手指着地面上那条深色的缝隙,道:“这一道,说它是缩地鞭也好,折叠空间也好,总归是折叠了五六千里这样的距离,要想直接铺轨道过来,自然是行不通。”

水宪的话教桂遐学听见了,这家伙气咻咻地跑来问:“那你说,为啥只有铺在地面上的轨道过不来,但是寻常车驾呀,马匹呀,货物呀,人啊……都能过得顺顺利利,稳稳当当的?”

看来这桂遐学,对水宪终归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敌意。

水宪却耸耸肩,很坦白地说:“我不知道啊!”

“我不清楚原因,我只总结现象。依附在地表上的物体,在静止状态下没办法通过这道折叠空间,”水宪循着桂遐学的习惯,分析眼前的现象,竟然能将桂遐学的口气学个十足十,“因此解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两边分别修筑轨道,在这道分界线处对接。只要车辆是在运动状态下,就能从小园那边,直接驶入桃源寨的轨道。”

桂遐学望着水宪的眼神里颇有几分不信,但是他开口时却说:“试试?”

水宪便点头:“试试就试试。”

两边的工匠立即帮忙,挑选了合适长短的钢轨,一头铺设在小园段,另一头铺设在桃源段。

双方工匠都没有将钢轨直接固定,毕竟这只是一场试验。但正像是水宪和桂遐学所说的那样:不试试,怎么知道会如何?

双方将两段钢轨对其。小园那边将一辆空车推上了那一头的钢轨。几个工人扶着空车,看准了两截轨道之间的那个坎儿,一起将空车推了过去。

只听那座车辆轻轻地“咯噔”一声,车子已经稳稳地驶上了另一端轨道,进入了桃源寨的地界。

双方一起噼里啪啦地鼓掌——不管这背后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大家的目的总算是达到了。建这轨道,不就是想把那些又重又沉的物资,轻松而快捷地运到桃源寨吗?

水宪却很谨慎,不肯轻易庆祝,而是命人把那空车装满,满满一车沉重的货物,又原样再做了一遍试验,果然还是见车驾稳稳地驶上了另一段轨道,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稍许颠簸,车辆的轮子重重地响了一声。

“这就简单了。”贾放总结道,“接下来就是两边各自修筑并固定轨道,只要能准确对接,咱们这轨道就算是贯通了。”

那么桃源寨这里很快也可以挂牌,挂上“桃源段”了。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两边各自领命,去做准备。

唯有桂遐学一个人,依旧觉得那一段“折叠空间”实在是不可思议,并且突发奇想,问:“如果我跑过去,突然在这道边界上躺下来,那么会怎么样?”

贾放一听,连忙把他拦住。

他实在是没法儿想象,桂遐学这家伙,头和身体在南方,脚在数千里之外的北方那情形——那实在是太诡异了。

于是贾放严令禁止这种行为,大声宣布:“以后大家尽量避免在此长时间逗留。咱们墙壁上都贴上标语,写上‘运输重地,切勿逗留’。”

众人一叠声地应下,只有桂遐学,应下归应下,那一对眼珠还在骨碌碌地转。

贾放就没办法了:大家都是成年人,也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是?

第二天桂遐学来找贾放的时候,水宪不在。桂遐学一脸惭愧,说:“贾子放,我昨儿没听你的话,跑到交界区去做‘试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