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第3/4页)

谁知史家还是吃了不小的亏——就因为那个嫁去了史家的王家小姐,撺掇了自己的丈夫,挪用了一部分公账上的钱,买了很多“洋糖”。

而王家吃的亏更大,毕竟都太尉统制府王家属于三皇子的重点拉拢对象,因此也吃下了一大笔“洋糖”。市面上因为“雪花糖”非常充裕,因此这“洋糖”即便是降价也卖不出去。

王家人正着急的时候,没曾想史家又递了话过来,说是荣国公府史夫人说了,王家的闺女果然是搅家精。若是史家没有娶王家的闺女过门,公账上也不至于亏恁多钱。

王家被气上了火,再加上耻于见亲家公婆,顿时绝了与史家的来往,同时也暗自反省教养女儿时是不是真的错了。

而史家却觉得史夫人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毕竟这王家小姐最早是说给贾政的,就是因为贾政没娶,史家才娶了去的——若不是这样,现在亏钱的就该是贾家,而不是史家。

于是史家也与宁荣二府断了往来。贾家原本与王、史两家联络有亲的,现在却渐渐显出几分孤臣的模样。

但很快,京里传出消息,说是质量较好的“雪花糖”不久就要断供了。京里错囤了洋糖的大户人家眼巴巴地等着,指望着“雪花糖”断供之后,洋糖能翻一翻身。

谁知这消息一传出,“雪花糖”的价格先飚了上去,哪怕是小户人家,手里有点儿闲钱的,只要是吃得起糖,就都囤了一点在手里。

“洋糖”却很不幸,依旧无人问津。囤货的大户人家,连同三皇子身后的那些大行商们,忍不住都有些失望:这“洋糖”,就真的这么不成吗?

很快,供应正统“雪花糖”的几家行商出面辟谣,说是供应与运输渠道通畅得紧,没有任何问题。“雪花糖”的价格,随即恢复平稳。

这个消息对王家史家这样囤了“洋糖”的大户人家来说简直是绝望的——毕竟大家都不想天天吃着硌牙的甜食。终于有人想起来要去问问当初把“洋糖”卖给他们的行商:

——这究竟怎么回事?

——三殿下究竟怎么说?

糖商表示自己也想知道,但他能见到三皇子的机会有限,等了好久,才排上了号,亲自觐见,去问了一声。

待糖商见到三皇子,这位监国皇子才记起了这个茬儿。他登时叫了幕僚来问:“不是一向说即墨港附近有海匪出没,怎么来来去去的,从没见他们袭击往来运糖的船只?”

三皇子问话的时候,那糖商就在一旁,心道:哪有这样问的?为啥没见海匪去袭击船只?……这些,不都应该是碰运气的吗?

谁曾想那名幕僚面色尴尬,瞅瞅那糖商又瞅瞅自家主上,半天方道:“因为那边说……钱,不够……”

这话落进了糖商耳里,这糖商顿时也尴尬得几乎想要找个地缝钻进去——堂堂监国皇子,非但不维持海面与地方和靖,竟收买海匪,打击异己……而且竟然还出手不够阔绰?这,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三皇子险些气得一个倒仰:“钱不够……”

他马上反应过来了:“是不是对方花了大价钱贿赂,让那些海匪收了钱,便金盆洗手,给人当起侍卫来了?”

那名幕僚继续尴尬,点头道:“也许是……也许是吧!”

三皇子登时怒道:“去传本王的话,他们本就是海匪,劣迹斑斑前科累累,就算是想改邪归正也有国家法纪等着清算……这点小事都办不成,还做什么海匪?直接让水师剿灭了便是。”

幕僚与糖商都尴尬地连头都不敢抬,心想这位三殿下果然坚持,非得要让海匪们继续这个有前途的职业,认认真真地在海上打劫。

“还不快去?”三皇子斥那幕僚。

糖商在一旁看出来一些:三皇子这番作态是给他看的,要让他和他身后那些商家和大族中人都知道,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天底下的商事也就都是他三皇子说了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现在是海匪,往后就有可能是水师出动。不合他心意的海上商路,就没有理由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