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第4/4页)

于是,这市集里到处可见一家人聚在一起,头凑着头,商议手头那点儿代金券到底应该怎么花。眼下活下去很重要,将来能活得好更加重要。一时便有无数人家起了争论,到底应该买多少口粮,又应该买多少种子,将来的生活该如何安排……

这大约是武元县的百姓生平最艰难的一次赶集。

但就在这些百姓们异常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决定的时候,金融发展局向他们伸出了援手:

“代金券不知道该怎么花?没关系,先满足生活需要,为将来考虑要买种子买农具,甚至买机械办厂,都可以考虑金融发展局提供的小额低息贷款。”

金融发展局,其实就是桃源寨的金融办和招商办,两个机构到了武元县合二为一,并成了一个。

当然小额低息贷款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贷的,首先,贷款人的未来计划必须与在县衙登记的申报信息相一致。比如打算务农的,就必须有侍弄田地的经验;想经商的,必须至少做过商行的掌柜;头一热就想着做这做那的,自然会被劝退。

此外,贷款人必须没有案底,并且有里长作保,或者至少在县里登记过地契的,有一定实力,方能从金融发展局借贷。

这两个条件不算是特别苛刻,武元县有不少人都有资格,但是有一个条件让他们颇为犹豫——如果金融发展局批下了贷款,将以一半铜钱和一半流通券的形式发放。

也就是说,他们借了款子,只能拿到一半的现钱,另一半则是桃源寨用的那种花花绿绿的花纸。

有些人便慌了,不敢贷。

也有些人去请教桃源寨的老乡。结果桃源寨的人说:“这个呀,根本不用在意。流通券只有比铜钱好使,你用惯了流通券,就恨不得把铜钱都换回来呢!”

“不过如果你真的介意,等一拿到贷款,就可以找金融办,把手里的流通券立即换成铜钱。金融办承诺了随时兑换,如果它不给你兑,整个桃源寨都要着慌的,所以他万万不敢。但我奉劝你还是把流通券留在手中,这玩意真的好用。”

桃源寨的老乡告诫武元县的老乡。武元县的老乡在问清了“金融办”其实就是“金融发展局”之后,渐渐也放了心。

身着便服的贾放和大皇子两人一道穿过武元大集。贾放对这次办集的结果非常满意,大皇子却看得一头雾水:“这究竟是在搞什么?又是代金券,又是放贷的?”

贾放腰板一直,得意地道:“这是重振武元和桃源寨经济的‘马歇尔计划’!”

“‘贾歇儿计划’?”大皇子自然不可能晓得另一个时空里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名字,他甚至连这名字都听错了。“你姓贾是没错,可是,歇儿……这名字听着不大吉利呀!”

贾放顿时无语:“没事,就当我没说,总之这就是个刺激两处经济发展,帮助百姓们度过难关的计划。”

“贾子放,这些我都不管,你上次答应我的,整顿平南大营的计划,到底想好了没有。”大皇子一点儿都不客气地说,“本王有个缺点,就是耐心不怎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