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第3/4页)

饶是城里有不少理智在线的百姓,武元县县衙还是被愚民们冲击了一两回。虽然袁化和李师爷这些“要员”都没什么大碍,但场面毕竟还是惊心动魄。袁大人很是受了些惊吓。

于是,原本武元县衙的老班头赵四强摸到了县衙,表示他们这些被县里弃用的赵家人,虽然再没资格做县吏,但还是想要为县里出一份力。赵家的男丁,虽然目不识丁,考不出“文凭”,但是个个勇武,近可护卫县衙,保护县太爷的安全;远可上城墙,与乡勇们一道协防武元城。

当袁县令听赵四强说他的人要戍卫县衙的时候,头上的汗都下来了。等到赵四强其实是提出安排赵家人上城墙,袁县令这才松了一口气,连忙按照事先与南永前那边商议定的,说是南门缺人,定下了让赵家的乡勇上南门附近的城墙,夜间巡防,防止山匪们用飞抓之类的工具,援墙而上,顺着城墙攀上来。

“四强,这是关键时候,”赵四强临走的时候,袁化亲热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只要你赵家这次能立下功劳,这县吏的职位,以后也不会是全无指望。本官应承你,只待这次匪患过去,这‘文凭’考试的事儿嘛,可以再商量,再商量……”

袁化心虚地笑着,一副走投无路了四处许愿的模样。

赵四强则是皮笑肉不笑,心想:待到那时,谁还稀罕个县吏的职位?

不过他现在目的达到,袁县令既然允了他赵家的男丁可以上城,武元县城破就指日可待了。

接下来的一两日里,山匪们退后,似乎是退到别处抢掠去了。武元县的城防有所放松,往永安州求救的信使再一次冲了出城。也有零星家在附近村落的百姓冒险回去看了看,都是哭着回城的。

附近的村子,已经被山匪们荼毒的不成样子,当日心存侥幸,没有躲进武元城的村民们,都已经命丧黄泉,甚至没有机会向亲友们告别。

百姓们事先藏着家中的粮食与财物,能搬走的都已经搬走,不能搬走的就地付之一炬。原本想着去抢救一点粮食回来的村民,竟然都是空手而归。

依旧躲在县衙里的县尊袁化少不了感慨:以前只知道守城的会坚壁清野,以抗山匪,谁知这回竟是围城的山匪们帮他坚壁清野。武元县这次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两天一过,山匪们竟又回到武元城下,重新合围。

这日傍晚,赵家旁支的赵四庆来替换南门处守卫的领头乡勇。

“赵家老弟,”白日里在城墙上值守的乡勇下来,与赵四庆交接,“这次山匪们去而复返,你可要当心点。看着他们的神气……好像有把握把咱们这座城,拿下来似的。”

赵四庆点头笑道:“晓得了,小弟绝不敢掉以轻心的。”

白日里值守的乡勇有点儿悲观,想起城外地面上星星点点的灶火,叹了一口气,道:“这援军再不来,围城什么时候才能到个头啊!”

赵四庆将对方安慰了几句,这才自己上了南门处的城墙。见到其他一起守城的衙役与乡勇,赵四庆递上了随身携带的铜壶与铜杯

“佳酿美酒,请各位暖暖身子。”赵四庆笑着说。

虽说武元县地处南方,但现在渐渐入冬,夜间在城头上吹风还是挺冷的。

“上头说过,饮酒不守城,守城不饮酒。”其余人一起谢绝。

“小弟今日第一次上城,各位总要给我一点面子嘛!再说了,总共就这么一只小铜壶,不过就是请各位意思一下,也算是各位给我这个新人壮个胆。我赵四庆,先谢谢各位了。”

旁人见赵四庆那手中的小铜杯,真的不过铜钱大小,盛上酒估计只有浅浅的一小口,万万不可能把人灌醉,于是都应了,陪赵四庆喝了一小杯。

没过多久,南方城门附近,立在墙头的就只有赵四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