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第3/4页)

这时,刘立兴突然俯身向袁县令拜了一拜,大声道““小民惟愿大人对刘家网开一面。刘家并非人人有所企图。当年之事,参与者也只有寥寥数人,望大人明鉴!”

袁化点头,道:“这是当然。本县的职责,便是罪有罪之人,而切忌牵扯无辜。”

刘立兴这才起身,得了县尊允许,站在大堂的一边。

刘士林跪在地上咬牙切齿,突然冲这个太侄孙就啐了一口道:“你别以为你会有什么好下场——丈田的时候你全程都在,若论犯事你也头一个跑不掉。”

堂下顿时有人道:“你们瞧,这刘家的族老,竟然不想着维护自家的子弟——”

“这时当然的,你没瞧见那刘家的子弟大义灭亲,上来告发了自家的族老吗?”

“摊上这种族老,年轻后生想告发出首,怕也是人之常情。”

刘立兴则面无表情,站在一旁,漠然望着自家的太叔祖——他根本就不是什么污点证人,他从进入武元县衙的第一天起,就已经与“滴翠亭”搭上了关系。刘家做的一切,其实都是通过他,点点滴滴地汇总到“滴翠亭”那里的。

他最初的想法,只是不想让刘家连累了娘和妹妹而已。

但在刘家把他妹妹强嫁去赵家的那一天,刘立兴姓的这个“刘”字,已经和刘士翰刘士林他们的“刘”姓,再也没有什么关系了。

一时袁化袁老爷又宣了好多“人证”上堂,问清楚了十年前的那桩“火杀县衙”案。

谁也没想到这次公审的走向,很多人都等着看县太爷审出刘家“通匪”之罪的,谁料到审出了十年前的陈年旧事,将刘家贪赃枉法,借势敛财的罪证坐得实实的。

最后,袁老爷大声问刘家几人:“尔等还有什么想说的?”

回应他的,只有沉默,以及县衙外不少小粮户愤怒的呼声。

“若是你们知道什么,能够为本县排忧解难的,或者出首告发其他有切实罪证之人,本县念在刘士林、刘名化两位,在本县操劳多年的份上,或可对你们网开一面,从轻发落。“

袁化走到三刘面前,轻声说道。

三刘都直挺挺地跪着,刘士翰低着头,刘士林使劲儿绷着脸,而刘名化目光游移,一直在往两个叔父那里溜。

然而刘士翰刘士林不做声,刘名化自己做声也没什么用。

袁化便叹了一口气,摇摇头,道:“看起来,三位是铁了心,其他什么都不肯招了?”

刘士翰闭着眼叹了一口气,而刘士林则道:“县尊大人说什么,草民不明白。”

袁化点点头,道:“本县明白了。”

他抬头,唤过几个衙役,道:“证据确凿,先将人犯押入大牢。”

衙役们将刘士翰和刘士林从地面上毫不费力地拽起来,这时刘家的两个族老都在往外看。其中刘士林捕捉到了某个人的眼神,对了一眼,然后露出了乞求之色。

随即三刘都被押了下去。

武元县衙跟前,早先与刘士林对视了一眼的,正是赵家家主赵四强。两家婚姻未成,赵四强也怨气不小,但是此刻见到刘家的族老明知自己身犯重罪,竟然也还硬挺着不肯把赵家招出来,那就是在拼命表态,求赵家拉刘家一把,城破之日,不要让刘家太惨。

赵四强头一低,就从人群里挤了出去。他心里很清楚,刘家这是拼了命在保赵家。

但未必就意味着赵家要回报刘家——反正刘家两个老不死以后不死在牢里也会死在法场上。两个死人的请求,即便答应了也不会再给赵家带来什么好处。

赵四强不免得意,甭管到时他需不需要护佑刘家,但从现在来看,一切如常——赵家的秘密还好好地隐藏着。

县里轰轰烈烈地举行公审,却只是审的刘家之前的那些破事,与通匪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