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第4/4页)

刘立兴娘见两边杠上了赶紧来劝,一面对刘名化说:“七叔别听这孩子瞎说,族里说的我们自然得听,还望以后七叔多多提携。”她一面又拧儿子的胳膊,小声道:“你别忘了小妹还等着说婆家……”

但谁知这年轻人,脾气倔,抬头看天,心想:到时候小妹的亲事,去参加一下隔壁桃源寨的相亲大会就能定下来,何必要求族里那群糟老头子?

谁知这时刘名化突然笑了,冲刘立兴伸出两枚手指头,比了一个“二”字。

“等到今年秋赋收完,族里必然分给你这个数。”刘名化说。

刘立兴:“二两?”

刘名化嫌弃地看了他一眼:“二十两!”

刘家母子齐齐地倒抽一口冷气。二十两,是他们家一年的用度。

刘名化说完便起身告辞,知道财帛动人心,这对母子必定不肯放过这样大好的机会。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正如刘名化所料,刘立兴按时到县衙里去报到,并由刘名化安排,顶上了此前那名刘姓县吏的位置。

但是这次所有人重新入职之后,县里搞了一个非常出奇的“入职仪式”,在入职仪式上,县尊袁化大人当着大家的面儿宣布,以后所有的县吏和衙役,都将按照工作内容与入职年限获取一定的薪俸了。

县衙里登时有人欢呼起来:但欢呼的人大多是那些以前从未在县衙当过差的人,而通过考试在县衙里留下来的那些“老人们”,此刻却大多皱紧了眉头,流露出一丝惶恐——

这些都是人精,因此明白欲取先予的道理,上头要给他们发放薪俸,就意味着会把他们其他捞钱的渠道堵死——不过,真的能堵死吗?

袁大人做了这样一个简短的“欢迎讲话”之后,便要求所有的吏员打开面前一张折起的纸笺,然后一起大声将上面的“宣誓词”念出来。

现在立在县衙之中的所有吏员、包括衙役在内,都至少认得了那一千个常用字,念“宣誓词”没有半点问题。于是,刘立兴和众人一起,各自按照那纸笺上印着的词句念了出来。

“从今日起,我刘立兴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武元县吏员……”

“我承诺,在担任武元县吏员期间,忠于职守,廉洁奉公,本着为百姓们服务的精神完成一应本职工作……”

旁人可能是越念越糊涂,不晓得啥叫“为百姓服务的精神”,可是刘立兴却越念越兴奋,越念越大声——在桃源寨他有好多朋友,后来进了各个办公室当职员的,他们说起话来,也都是这个腔调。

“……让我们的工作为百姓所认可,让我们的职业为百姓所敬重。让我们的名姓能够写入县志,我们的贡献百世流芳……”

渐渐的,其他人的声音也大了起来:他们好像有点儿了解县尊的意思,现在大家都是手握“文凭”的吏员了,县尊大人对他们的期望自然也与以前不同,不能如以前一样,只做浑浑噩噩的吏员和衙役。

刘立兴一边念一边激动,觉得身为这武元的新一批县吏,更加理所应当做出改变,让自己的形象焕然一新。

“……为把武元县建设成为繁荣、富强、文明的新武元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