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第4/4页)

刘名化皱眉,对面前几个族老说:“族里那些识文断字的,上了好几年学的。各位族叔不都打算安排去科考吗?除去这些,就只剩几个旁支的,或是与本族不怎么往来的。”

但凡大族,都有几门族中不怎么爱搭理的穷亲戚,但是穷亲戚里也未必就没有聪明识字的。

刘士翰想了想,只得道:“好言好语地去说说看,能说通最好。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

“还有,县里说了,会办补习班,专门帮忙准备那劳什子的‘文凭’考试,就是束脩贵些,二两银子一个人,不包过。”

几个族老听说两个月不到的“补习”,竟然就要二两银子两千文,纷纷大声指责说这是县尊抢钱。

但问题是,他们刘家,还不得不乖乖地把那钱和人都送到补习班里去。

县尊给他们留了后路,若是他们还不乖乖地随着走,那便真是不识好歹了。

“无论如何,先紧着原来就在县里的那几个小子去学,就算是不肯学也押着他们去学。此外再预备几个旁支子弟,聪明些的,也送去考文凭,考出来有备无患。”

刘家族里定下了这项决议之后,刘名化先行告辞,去处理这些人的安排。几个族老却都留下了。族长刘士翰扭头望望自己的亲弟弟刘士林,后者是个县衙里的老江湖,二十年前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刀笔吏,连来本地的县官都要让他三分。

刘士林这时才开口:“两个月之后就要收今年的秋赋了吧?”

刘士翰闻言,脸色一变:“难道县尊大人现在突然革新吏治,要县吏和差役全都考那什么劳什子的‘文凭’,是为了今年的秋赋?”

秋赋乃是武元县一年一次的粮赋,秋天征收,因此被人叫做“秋赋”。征收秋赋乃是各县头一等大事,其中猫腻油水亦多,县吏与衙役在这些猫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刘士林点点头,拖长声音道:“想必如此。”

刘家几个族老,闻言一起都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