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2/4页)

太子在顺天府尹幽幽地叹道:“这高侍郎不曾归案,这真相便查不出来啊!”

顺天府尹一想也对,便催人去查问高仕达的下落。另一边三皇子已经与大理寺的人商议起来:“历来科举弊案,都是疑罪从有。即便是这案子审不出实据,也短短没有让涉案的士子身上留有功名的道理。”

疑罪从有,便是宁可错杀不可错放,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将贾政身上的功名夺去,然后打入大牢慢慢炮制,不愁他不肯开口。

这时突然有衙役从外头进来,飞快地奔到顺天府尹身边,附耳说了长长一串。

顺天府尹神色变幻,直到末了,才做出一份夸张的表情,道:“真的?”

这位府尹大人自己先惊讶完了,才向周围各部官员、皇族王公们拱手道:“发现了礼部高侍郎大人的踪迹。”

一时众人都激动起来:抓住几个作弊的士子算不得什么,挖出礼部泄露试题的源头才是正理。贾政曾经提到,高仕达是因为夏省身“看重”贾政之才,才将过于冷僻的试题倾囊相赠的。贾政的证言到底是真话还是托辞,只要高仕达一出现便能证实。

“那还等什么?快请高大人上堂啊!”太子总算抢在三皇子之前发号施令了一回。

这时顺天府尹蔺大人面露尴尬的沉痛,缓缓地道:“昨日距离京城一百三十里的驿馆发现了一具尸身,查了身份路引才知是高大人。”

顺天府登时满堂皆惊,众人都在期待这谜一样的人物现身提供证言,谁曾想现在这是这么个结果。

贾政在一旁顿时也傻了——高仕达既死,他的证词便成了“孤证”,而且听起来极为可疑,那他是不是也会被“疑罪从有”,直接被定罪?那荣宁二府寄托在自己身上的厚望,金榜题名之后府中的欢欣与雀跃,是不是就立即成了一场空?

“但是,”蔺言继续往下说,“高仕达身上发现了两张银票——一张两百两,一张两千两。”

这两个数字,再加上神武将军府和荣国府的经济实力对比,顿时又引起无数联想。

早先冲上堂的衙役这时恭敬将证物呈上,又补充道:“除此之外,高大人身边没有寻到任何金银细软,当地仵作与差官看过,初步的意见是劫财杀人——但是这两张银票是京城通汇行所出,盗贼恐怕难以兑换,因此留在高大人身上,没有带走。”

这时堂上响起一声清冷的叹息,众人循声看去,却是极少在这种场合出头开口的水宪。

“我说,这件事怎么只逮着我一个人欺负?”

自顺天府尹以下,凡是在堂上旁听此案的,都有点儿傻——怎么就逮着北静王一个人欺负了?

“晚晴楼是我开的店,通汇行亦是我开的票号……”水宪从袖子中抽出扇子,看似焦躁地摇摇,又说,“这真不是针对我北静王府的?”

太子这时终于想起来了:“子衡,你早先说晚晴楼许是能查到贾政所说的,盛放礼部试题的匣子,甚至能找到人证,现在找得如何了?”

顺天府尹蔺言一听:竟然还有这许多证据?那贾政的证词,未必就无从核对。他瞅瞅身边的三皇子,见对方皱了眉没有出声,赶紧冲水宪拱手:“王爷的下属若是能提供相关证据,可否请立即呈上堂来?”

水宪依旧愁眉苦脸地道:“这不是耽误人做生意吗?”

三皇子和堂上各部官员登时都觉得这家伙矫情到了极点,谁不知道北静王的生意日进斗金,就算是耽误半天,也不会让他赚的钱少多少。

不多时,水宪手下通汇行的掌柜先来了,上得堂来,未拜顺天府尹,先将自己的主家好好拜了拜。水宪一副毫无脾气的模样,挥挥手:“上头问什么,你们便说什么。”

那掌柜这才恭敬地拜了顺天府尹,问:“大人传草民前来,敢问有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