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3/4页)

至于他为什么一定要尝试在这个时空里推行现代的公司制度,主要是贾放认为:桃源寨的乡民们大多是到这里才认识的“生意伙伴”,然后联手搞企业,三村食堂是这样,锦花纺织厂也是这样。

这些企业的成员并不是依靠家族血缘关系联系起来的,而纯粹是在自寻出路期间,大家一起联手创业。

引入现代管理之道有利于减少未来可能出现的矛盾与摩擦。

另外就是贾放相信他麾下的这些企业都有能力做大。等它们做大了,再引入先进的管理方式与理念,到时又会阵痛,倒不如现在就开始着手。

贾放路过金融办的时候瞅了一眼放在这里公示的水泥厂账目。其实他选水泥厂的最主要原因是,水泥厂一直都有小余帮忙做账,财务状况一清二楚,才有今天第一个试行股份制的机会。

他为自己的“先见之明”还觉得挺得意的。

*

疯狂地忙了一阵桃源寨的发展建设以及平南节度使的公务,贾放终于回到了大观园。贾代善也通知他,时间差不多够了,可以在相对低调的前提下出门在京里转转了。

贾放也确实是有需要出门的——他要去的地点自然是百工坊。

上次他从百工坊顺了一只高倍的放大镜,为此指点了一下百工坊的工匠到底该如何做玻璃。现在他再来百工坊,出了看看玻璃的进展之外,就是想替张友士订做一枚“显微镜”,以及透明的“培养皿”若干。

玻璃向来都是穿越者的利器,但是贾放还是选择把这“利器”拱手让给了百工坊。因为他认为百工坊的工业基础更好,做起来更容易。

与其他指挥一群没有基础的乡民磕磕碰碰地试做玻璃,倒还不如把这交给既有技术、又有工具的百工坊匠人。

这次贾放来到百工坊,立即拿到了他想要的“培养皿”——各种大小的透明玻璃小盅。这些玻璃小盅的质量很好,气泡很少,只是颜色有些发绿,不够纯净。但在贾放看来,已经非常出色了。

显微镜则比较复杂,镜面玻璃都是特种玻璃,需要保证清晰度与焦距。他估计百工坊还需要琢磨一阵,因此只是留下了图纸和要求,让工匠们放手去做。

贾放还在和工匠们交流,任掌柜进来了,小声在贾放耳边说了几句话,贾放登时欢然道:“好啊!”

水宪约他在晚晴楼相见。

贾放去时,除了水宪之外,还见到了有一阵子没有见过的林如海。有几个月没见了,林如海似乎瘦了些,但是精神很好,整个人出落得越发超逸。

“如海兄,早就听说你要下场,此次定然要高中的,小弟先预祝你拔得头筹,蟾宫折桂!”贾放知道林如海不久就要参加会试,赶紧先说上几句好话,预祝他诸事顺利。

林如海笑着谢了贾放:“多谢子放,话说我这次离京数月,京中发生了好多事啊!”

林如海盯着贾放,贾放便瞅瞅水宪,水宪一摊手:“不是我!”

水宪这三个字就表示他没有做耳报神,所有一切消息,都是林如海自己打听到的。

不过想想这也很正常,林如海祖上五代列侯,官宦人家,只要稍许留心一下京里的动向,就应该能打听到与贾放有关的那些事儿,知道他被天上掉的馅饼砸中,头上多了个正二品的官职。

于是林如海郑重向贾放道贺:“恭喜子放!子放何日去上任?”

贾放瞅瞅水宪,只能硬着头皮说:“前些日子刚刚去点了个卯,大致看了看就立即回转了。”

他眼角的余光看见水宪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没什么表情,过了一会儿,水宪嘴角才漾出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

贾放突然觉得脸上很热,他晓得前些日子给水宪的那封信,对方应该是全明白的——当着一个通晓一切的朋友,向另一个朋友说假话掩饰……可是他又没办法向林如海直说,心里憋得好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