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4/4页)

贾放没理他,只管问桂遐学:“听说张先生来武元县之后,赁了房子?”

桂遐学摇摇头:“听说不是赁的,只是旁人借的。”

贾放便道:“那这房子退起来,应该快的很?”

桂遐学没有接口,反而向张友士挤眉弄眼,使了个眼色。

张友士就算是再愚钝也明白了,连忙道:“回贾三……贾大人的话,学生身无长物,无须收拾什么,只要大人一句话,学生马上跟大人上路。”

贾放有点儿想笑,使劲儿忍住,当即意气风发地叫名字:“张友士、桂遐学!你们两位,且跟我回桃源寨,去潇湘书院!”

张友士惊愕不已,桂遐学已经大声接话:“学生在……这就随大人前往。”说毕,桂遐学不停向张友士使眼色。

张友士将心一横,登时也大声回话:“学生愿往!”

贾放当即带人就走,也未向武元县令告辞,只是派幕僚前往去递了个消息——以后这样的往来将成为常态,袁县令等人不是属官,也无法了解贾放的行踪,而他们必须习惯这一点。

一行人通过刚刚修通的道路,步行前往桃源寨。

张友士原本觉得贾放已经身为二品大员了,却连顶轿子都不坐,直接步行回桃源寨,连袁县令的官威都不如;但是他跟随贾放走了一段,突然察觉:这才是真正的官威。

贾放走到每一处,都有忙碌着的工人停下手中的活计,向贾放行礼。贾放不仅能够叫出他们绝大部分人的名字,甚至会停下脚来,随口指点他们几句,告诉他们如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张友士听说这条道路是昨日才刚刚贯通的,开通的时候只有丈五宽。他们一路行往桃源寨时,这道路已经拓至两丈宽,地面平整,已经能通车辆了。

两个时辰之后,张友士已经出了正在修整的道路,来到桃源寨。他望着已经铺设到自己眼前的木轨,不断往来运输的车辆,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他心头真正生出感慨——除了桃源寨,在他去过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他再度将视线投向贾放,见这位正在向负责运输的工头解释怎样换轨,好让两辆车同时在木轨上运输,张友士禁不住心潮澎湃,他突然很庆幸自己刚才什么都没有多想,便直接跟着贾放回到了桃源寨。

张友士转向桂遐学,问:“桂书办,你也跟着贾大人来了?”

桂遐学笑嘻嘻地拒绝这个称呼:“某已经不是书办了。”

“你……”张友士惊讶无比,“你竟然……”竟然有人辞去了衙门的公职,跟着贾放来到这里?不过他很快就想通了,贾放既然已经是平南节度使,还抱着个县衙的公职做什么?

桂遐学继续向张友士解释:“张先生,贾大人已经说了,咱俩来这桃源寨,这回会有正式的职称——潇湘书院的研究员。”

职称是啥?研究员又是啥?——张友士正在思索,已经被贾放叫了去。

*

时隔数日,张友士终于又坐在了贾放面前,想起过往,他惭愧万状,正打算措辞,诚心诚意地向贾放道个歉,谁知贾放突然将两样东西放在桌面上,然后郑重开口。

张友士只听他说:“张先生,我想,之前我给了你两样东西,想要帮你——但我现在回想,这两样东西,不但没有能帮到你,恐怕反而害了你。”

张友士低头去看贾放面前,只见桌上放着一本册子,正是《血防手册》,以及一把新鲜的草药,正是黄花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