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4/4页)

这提醒了贾放:确实有一阵子没有关心过适龄青年们的婚姻大事了。

虽然贾放外表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郎君,但是他内心是个成年人,可以理直气壮地思考这些事儿了。而且他非常清楚人口对他这片领地的意义。

早先桃源村只有一千人,除了种植稻米,基本上做不了什么。后来贾放沾了三皇子的光,又要感谢太子的不作为,让桃源寨一下多了这么些人口。从而也一下子解决了桃源村中血统过近,嫁娶困难的问题。

但是,新移民来了将近半年,桃源寨竟然还没有办过喜事!

明明两边都有待字闺中的少女和血气方刚的光棍青年,但是两边都还没有迈出互相试探的关键一步。

当然这有客观原因——新移民一过来,先是治病,然后是安顿下来、分田地、想法子创业……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又面对这么多的挑战,适龄男女都是各种体力脑力劳动的主力军,当然顾不上考虑他们的终身大事。

而现在,半年下来,一切渐渐步入正轨,青年男女们也终于有机会被荷尔蒙所影响,机会便来了。

那边桃源村的女郎向来勇敢泼辣,昨儿个听人传送着米三刀刀劈蜂巢的“英姿”,又听说贾放瞧中了米三刀要让他养蜂。人人都说贾三爷瞧中的人个个前途大好,瞧中米三刀的女郎更是愿意相信他的本事,于是便当面唱起了“试探歌”。

面对一群戴着亮闪闪银器的妙龄女郎,田友明忍不住向后退了一步,涨红了脸不敢直视。米三刀却学着对方的山歌调,大声唱着回应:“山歌好比春江水,这边唱来那边回。养蜂人自幼失父母,独户一个无人陪……”

贾放在两人身后忍不住拍手称赞,心想这米三刀果然上道。他大致听说过这边“歌圩”的流程,一般男女双方开始对歌之后,便是相互打听询问,看看彼此的基本情况,作何营生,家有何人,是否婚配等等。

而这米三刀,一上来便交代得明明白白,坦白得像一张基础信息表一样。只见对面的女郎们一阵耸动,显然都在怂恿最先看中米三刀的女郎,让他俩好好再用歌声“交流”一番。

未来的糖坊老板田友明却完全是一副矜持模样。然而贾放知道米三刀是极少数,而这田友明才是新余村那边的正常“样本”。

贾放立即有主意了,他马上请人召集五个村长,到他的集中办公点来开会。

“我决定了,在桃源寨举办一次‘相亲大会’。”贾放宣布。

“相亲大会?”五个村长为这崭新的名词而面面相觑。

贾放点点头:办相亲大会,他有另一个时空各种联谊活动的经验做基础,办起来简直是手到擒来。

然而对贾放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在两种不同婚恋文化相碰撞的桃源寨,如何完成“移风易俗”,让这个小社会朝更现代化、更高效的社会模式前进,是他最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