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第4/4页)

同时,圣驾也说了,巡园之时不定,想巡就巡。命荣宁二府切莫一味追求皇家排场,而忘记了恭俭之德。

换句话说,园子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朕躬不过就是路过看看。

这话安了不少人的心,但依旧有人觉得眼下的大观园,既非出自名家手笔,又非能工巧匠打造,各处都平平无奇;再加上进度不够快,现在也只有半拉园子,实在是给荣宁二府丢脸。

如今唯一能祈愿的,就是贾放贾三爷能加快速度,在圣驾到来之前将园子再修得像样一点。

在荣宁二府上下一片祈愿声中,贾放总算是去把年前放假的那几个工匠招了回来。

至于下一步他要建什么,他却也慢悠悠地还没做决定,一点都不急。对有可能到来的“巡园”,他也一点儿都不担心。

帮他做决定的,自然是那幅“施工图”。

这幅施工图上,蘅芜苑一旁的折带朱栏板桥已经变成了朱红色,与大观园中的实物完全一致,接下来出现的一片水墨建筑,坐落在傍山临水的河滩之间,一带几间,都是茅檐土壁,槿篱竹牖,离水很近,似乎推窗就可以垂钓①。

而窗外则是一片芦苇,芦花似雪,景致甚妙,似乎一开窗便是冬景。

贾放一开口便道:“这是芦雪庵!”

谁知这个答案似乎触及了这幅卷轴的怒气,留白处飞快地映出两个字:“非也——”

这是卷轴头一次直斥贾放说得不对,贾放也不知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想,这不可能啊?一切描述,都符合原著中,对于芦雪庵的描述。怎么可能不是?

双文也看见了卷轴上这两个字的批注,以及贾放一脸无奈的表情,忍不住掩口微笑,走过来冲图卷上看了两眼,突然问:“三爷因何说这是芦雪庵?看形制,不像是庵堂之类的地方。”

双文受贾放的熏陶比较多,随便看见一座建筑,第一反应就是先看看“形制”,面阔几间,什么顶什么梁。但她究竟是个本时空的人,对于不同建筑的用途都具有基本的理解。

双文一下子提醒了贾放:这的确是个问题。

作为一个读建筑的“红楼”爱好者,贾放以前也疑惑过,芦雪庵为啥要叫芦雪庵——大观园中明明已经有一座庵堂栊翠庵了,芦雪庵和栊翠庵重名,其实很无厘头。

而这座芦雪庵在全文中只出现过一回,就是“脂粉香娃割腥诞膻”——湘云宝玉等人竟然还拿了一块鹿肉去烤着吃,这就更说明了这地界儿不可能是座庵堂了。

再者双文说的也对,那芦雪庵依山临水而建,是敞亮阔达的所在,更加不像是礼佛的庵堂这一类的地方。

贾放觉得自己要投降了,他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双文身上。

这时双文又仔细看了看卷轴,问:“三爷,你说……这地方是不是该叫做‘芦雪广’?”

说来也奇,双文话音刚落,留白处那“非也”两字,便慢慢消失于纸面,再无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