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第4/4页)

总之贾放新成立的这个“公共事务部”,第二次露脸就得到了大把的好评。

但也有人看出了贾放的深意,那秦里正……现在是秦村长了,偶尔与家人闲坐的时候才叹息一声:“看着样子,往后贾三爷是要征税的。”

旁人问他为什么这么说,秦村长说:“他的意思是,大家拿出来聚在一起的钱,是大家的钱,要用在刀刃上。”

“这次修桥,他见大家初来乍到的,又都不富裕,所以这修桥的钱他先出了,以后再有什么,就要靠大家出钱。他这是要把咱这桃源寨,养成一只会下蛋的鸡,用鸡蛋换的钱,继续来养这桃源寨。”

秦村长的话令人沉思,终于有家里小辈鼓足勇气问:“可是……咱们以前在余江的时候,官府不也收税的吗?而且税收上去到底做了什么,咱也不知道啊!”

这不就是桃源寨和外头的区别吗?

秦村长一怔,点着头道:“说的也有道理。”

这关于未来税收的讨论,只在桃源寨的极小一部分家庭里被讨论,讨论得最热烈的,却是贾放听取意见,问寨子里的人,他们这桥想修成什么样。

“能走牛,能推小车!”

“我看这地方挺潮湿的,时常下雨,建个带廊的风雨桥吧?”

“风雨桥?你知道修一座风雨桥要多久?咱们就只有一个冬天,修一座石板桥就得了。”

“石板桥不行,这青坊河里上下游时常要走竹筏子,中间卡着一座石板桥,咋走?”

“桥面架高一点喽?”

“那也不行,涨水涨起来把桥面修得再高也没用。但平时枯水时候把桥修那么高……爬着不累吗?”

五个村的村长负责收集这些意见和建议,并且原原本本地返回给了贾放。

贾放甚至还收到了好几份“设计图”,是在“潇湘书院”读书的孩子们听说了修桥的事之后,特地画的。没有纸张,就画在了黑板上,邀请贾放过去看。

贾放亲自过去看了之后,表示很受启发。隔天他就敲定了那桥的式样,和以前一样,他也是在黑板上精心绘就了一幅“效果图”,然后让人抬到大伙儿面前——

“收集了大家的意见之后,我决定,修一座如此式样的桥。”他指点给村民们看,“石头制的坚实桥墩,足够抵挡丰水期青坊河湍急的河水。上面铺着的是用厚实圆木钉在一起制成的木制桥面,桥面平坦,且足够宽敞。”

“桥上修有栏杆扶手,过桥的时候可以搭把手。”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正中两座桥墩之间的桥面,可以打开。如果河面上需要过船、过竹筏,而桥面又不够高度的时候,你们可以绞动旁边的扶手,这最中间的一段桥面,就会朝两边提起来……对,就是这样一个角度……”

桃源寨的乡民们又听着像做梦一样:远从没想过,这桥面还可以吊起来,让河里走船。

最后终于有人提问:“贾三爷,这个桥,叫什么名字?”

贾放说:“既然坐落在咱青坊河上,我想它就叫做——青坊河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