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3/4页)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脸上的兴奋尽数去了,流露出几许怅惘,开口道:“学生的父亲时常教导学生,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生当时还曾不以为然。如今观之确实是如此。”

贾放却温言道:“你凭一己之力,能发现钉螺与鼓胀病的关系,已经非常了不得了。”

他的确是佩服张友士,一个读书人,却拒绝死抠书本,而是有这等毅力,不断往来于田间地头,实地调查,并且真的发现了钉螺与鼓胀病人之间的联系,这是什么样的精神?——这就是“致知格物”的精神啊。

“那么,张先生,敢问你对鼓胀病患者的病症缓解以及对症下药,可有什么看法吗?”

贾放一问,张友士继续露出惭愧的神色,说:“学生并未能找到特别好的,治疗患者的方法。”

“学生见过上千名患有此疾的病人,急症与慢症都见过。多数人的病症是肝脾肿大,一般医馆都是给开补脾和肝汤。但是这补脾和肝汤,就算是好人也能吃得,药效又慢。学生极少见到有因为服用这汤而痊愈的病患,多数是不好不坏,就这么熬着。”

“学生就顺着自己的思路想,既然觉得是虫,就得找驱虫药才行啊!光补脾和肝肯定不行。但若是能毒得了人体里的虫,又不能把人也给一起毒了。这,这……学生一时还着实没有想到。”

贾放点点头,望着张友士:“你的思路很对,但就是……驱虫药难找啊!”

这回张友士更吃惊了,他见贾放不过是个十五岁上下的少年,不仅能全盘理解他的思路,而且似乎早已通晓这一切。张友士不由得从心中生出一些知己的感觉,赶紧拱手道:“三爷高见。学生到此刻,已经是对三爷佩服得五体投地。”

贾放却赶紧摇头:“千万别佩服我。”

“而我不过是凭借医书药典中的记载,才了解的这些。而你却是冒着染病的危险,亲身走访,积累了第一手资料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现在我才应该对你无比的佩服。”

贾放的话把张友士吓到了:“医书药典中的记载?贾三爷,您这说的是什么医书药典?《本草》还是《千金翼方》?我怎么从来没看到过?”

贾放随手拿出一本,直接递到对方手上,道:“就这本,借给你了。”

张友士冷不丁手中多了一本《血防手册》,一惊之下,飞快地翻了起来。

贾放提醒他:“这里面好些言语可能会有些‘晦涩’,若是你有不明白的,可以之后来问我。”

张友士却摇着头说:“不,不晦涩,学生大致能明白。”他看着看着看出了神,贾放便在一旁与陶村长商量了几句。

这头张友士已经一股脑将整本书翻了个大概,将这书抱在胸前,激动地问:“贾三爷,您这书为什么不早拿出来?”这本书上所讲的原理,比他自己摸索的可是详细得多了。

贾放:……?

他只能推脱:“家中整修旧屋,这才从古籍堆里找出来。”

张友士还在感慨,“若是您早点找出来,许是余江的百姓便不用多受这些苦楚。”

贾放:谁说不是呢?

但他没忘了提醒对方:“张兄,别忘了我们还未找到对症驱虫的药物。”

“我不是你,对医书药典研究没有那么深,寻常药物我即便见了也不认得。比如说这书上写着的‘吡喹酮’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他打算抢先把张友士要问的问题堵住。

“‘吡喹酮’啊!”张友士每个字都读了半边,总算把这三个字都读出来了。他也对天发怔:“这到底是什么神仙草药?”

贾放给陶村长一个眼神,两人同时站起身,贾放带头,向张友士拜了拜,直接将对方唬得跳了起来,连连摇手:“这……这如何敢当?”

贾放老实地道:“我是想请先生帮一个忙,请先生在桃源村多住几日。看看有没有办法找出对症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