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3/4页)

四皇子陡然提高声音道:“夏大人,请你自重!”

他动了真怒,言辞登时喷薄而出,哪里还有半点口吃之相?

“本王之所以推崇本书,不是因为它在将道理传授与人,正相反,它在教世人不要被假象所蒙蔽,而是教人自己去动手,去一项一项地证明!”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毛大人,你若昨夜在场,便会知你那些‘想当然耳’,在实证面前,最是不堪一击!”四皇子紧紧地盯着那口舌伶俐的礼部中年男毛大人,对方被他的气势所慑,当真有点儿“不堪一击”的样子。

“话……话虽如此——”

那夏省身似乎也被四皇子这番顺畅至极,又极富冲击力的言辞给震住了,半晌才期期艾艾地道:“……可是,四殿下也实在不必,不必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做此‘实证’,更加不必将这《万物之理》刊印,散发给平头百姓……”

贾放心想:这恐怕才是礼部这些官员最真实的想法。他们认为四皇子的所作所为,犯忌讳的并不是他在东门宝塔做了什么“实验”,而是他将这些理论学说与庶民分享,甚至引导庶民们去理解,去接受这些知识。

说白了这就是个话语权的问题。

士大夫阶层生怕这先例一开,他们以后渐渐地失了话语权,泯然众人矣,那寒窗苦读金榜题名又有个什么意思?

谁知四皇子缓缓地抛出一句:“本王乐意!”

天家风范,尽显无疑。他的态度既冷峻又清晰:皇家与士大夫共有天下云云——那是前朝,本朝不吃这套。

如今夏省身倚老卖老,摆起皇子老师的谱,在抓不着错的前提下,还对皇子做事说三道四,便不再占理。

“这……”

夏省身嘴唇一颤,其余想说的便也说不出了。

*

贾放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陪着四皇子,与一大群礼部的官员在宫内对峙。而且从双方的态度看,这事儿还真不知道该怎么了局。

“夏大人,叫咱家好找——”

这时,突然响起一个尖细的声音。

阶上,立着一个看上去挺年迈的太监,两道长眉低低地垂着,已经成了花白色的。

夏省身双眉一抖,多少流露出一些鄙夷与不快,但还是不得不转身,朝声音来处打招呼。

“戴公公。”

他是大臣,对方是内宦,夏省身连抬一抬胳膊都不必,但此刻这位太子太傅还是转身拱手。贾放估摸着,这位戴公公在宫中地位不低。

“四殿下也在啊!”戴公公根本不理会夏省身,而是转头向四皇子打招呼,顺着也看向了贾放。

贾放感觉对方好像着重看了自己一眼,但眼光很快便转开了,贾放也不晓得是不是错觉。

“传圣上口谕!”戴公公并没有多花时间与旁人打招呼,直接开了口。

但凡站在这名太监跟前的人全都跪下,只有贾放一个鹤立鸡群似的站着,与戴公公两人面面相觑。

好在贾放反应过来,直接缩在四皇子身后。只听戴公公咳了咳他的公鸭嗓,开口学着旁人的口吻,道:“夏省身,朕有些时日没见你了……”

贾放:敢情口谕都是这么宣的,这位太监鹦鹉学舌的本事挺不错啊!

“自从四年前你编了那《经学新义》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新作问世了。昔日庆王没有你年纪大,而他早已是著作等身。你跟人比比看,羞也不羞——”

老太监的话,在所有人心里都掀起了巨大波澜:皇上在口谕里竟然直接点了庆王的封号,而刚才夏省身却管庆王叫做“向氏罪人”。两种态度一比较就能看出差距。

夏省身登时连连磕头,连声道:“臣惭愧,惭愧——”

“朕知道你年纪大了,又要花功夫管朕的几个儿子,也确实是辛苦。但是你和你带的礼部该做什么,心里总该有点儿数。不要等朕没办法了,要一个个地动你们了,才晓得惊慌。”